□本报记者 刘娇
刚刚过去的2013年,攀枝花市实施10大类共55项“急难险重”项目,涉及沿江景观打造、花城新区建设项目、“五创联动”工作、交通项目、工业、农业及新村建设等方面。目前,市目标督查办已完成对全市83个子项目的考核。从考核情况看,“急难险重”目标任务推进情况总体良好。
牵住牛鼻子 带动大提升
两个月前,从金江到西区陶家渡,汽车在新旧城区穿行,至少需要60分钟的车程。如今,走丽攀高速公路,仅需30分钟。
丽攀高速公路起于仁和区福田镇,东接已建成的京昆高速攀枝花至田房段,全长51.21公里,概算总投资53.99亿元。这条路不仅让攀枝花构建起了立体交通格局,还创造了城市立体经济脉络,赋予攀枝花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除丽攀高速攀枝花城区段外,2013年,攀枝花市还启动了成昆铁路攀枝花段扩能改造、国道108拉鲊至干海子段、省道310线路面改造工程等。交通建设的提速,将成为攀枝花开放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过去一年,攀枝花物流建设、电力设施、旅游新村、社会民生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13年8月,观音岩引水工程基本完成渡口桥至密地桥间输水管网铺设任务;9月,鑫铁格里坪铁路物流园区二标段完成升级改造;12月,攀枝花市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项目完成建设,实现点火试运行。
促转型升级 引产业集聚
加快城市转型,促进产业升级,市委、市政府目标明确。2013年,全市55项“急难险重”目标任务中,12项为工业项目,5项旅游、文化及服务业项目,5项农业及新村建设项目,占全部“急难险重”目标任务40%。
2013年,对于攀枝花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压力和挑战,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钢城集团渣钢渣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是攀枝花市延伸工业产业链、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项目之一。2013年10月底前,该项目完成了一期电炉车间建设,并对设备安装调试,进行试生产;年底,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将建转炉车间和1座电炉。
“渣钢渣铁项目对进一步提升钢铁、钢渣回收利用能力和产业层次具有重要意义。”市目标督查办副主任李海介绍,整个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万吨铸件、100万吨钢铁产品的生产规模,年产值预计达80亿元。
2013年,攀枝花把发展特色旅游和旅游业调整升级作为推进城市转型的突破口。一直备受关注的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0亿元,预计2019年全面建成。目前,投入1.5亿元的25栋805套新村安置房主体工程已完工,南线道路、下普达水库、风情小镇等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一水兴一城 宜居也宜游
沿江建景、山水相融、宜居宜游,是攀枝花人的梦想。
如今,一条彩色的人行步道,一段沿江而建的休闲场所,将攀枝花全新的城市形象展现在了市民面前。
金沙江沿江景观打造工程由沿江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步行系统及配套设施,滨水新空间等多个项目组成。步行系统项目先期启动仁和沟口大桥至密地桥段,全长约8.7公里,目前南岸步行系统已建成投用,北岸步行系统将于2014年启动。沿江打造景观绿化项目主要是在金沙江中心城区段(渡口桥~密地桥)两岸8公里范围内,栽植美丽异木棉、印度榕、攀枝花树等各种树木3万余株,景观建设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花城新区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期望。根据其规划设计,攀枝花将按照南亚热带风光宜居城市的定位,打造攀枝花独特的城市绿化系统,形成四季花开、花团锦簇的景观格局,提升阳光花城形象。积极推进“五创联动”,让攀枝花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景更美。
冬去春来万象新,全市集聚财力、物力和精力,推进“急难险重”目标任务,随着项目建设推进,攀枝花转型升级的步伐更加坚实,振兴发展的鼓点更加激越铿锵。
新闻推荐
拉近距离“照镜子” 转变作风“正衣冠” ——攀枝花“阳光政务”栏目开播
□本报记者潘芝李刚“省道310线西区格里坪至福田段何时能修复?”“你说解决,到底是多久?”……2月28日晚8:30,首期“阳光政务”栏目在攀枝花新闻频道开播。这是攀枝花市“阳光政务”栏目首场活动,...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