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琴
2012年元旦后上班的第一天,蒲雄泉就任东区区委办公室主任。下午刚上班,他就接到一个电话:“蒲书记,你好,今天上午我到街办去找你,听说你调到区里去了……”“老人家,你有什么事还是可以跟我说嘛。”“前几天我房子上的瓦被风掀掉了不少,我想租个平房。”“不要着急,我马上找人帮你租房子。”电话是瓜子坪街道生活困难老党员周大爷打来的。
不久,周大爷便住进了不漏雨的平房。“组织的信任,是我为群众做事的基础;群众的满意,是我的追求。”蒲雄泉说。
1993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蒲雄泉先后担任东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委办副主任、区人大办主任、瓜子坪街道党工委书记、区委办主任。2011年,蒲雄泉被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称号;在第五届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中,蒲雄泉被荣记一等功。
“新同志”不怕事
2007年6月,攀枝花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入了攻坚阶段。东区作为中心城区,工作量大、迎检点多,一有闪失,就会影响到全市的创卫工作。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当时区创卫办常务副主任已经三次累倒住院。东区的创卫工作一时陷入了“文字资料差、档案归整差、成果巩固差”的“三差”境地。
“雄泉,我交给你一个艰巨的任务,到区创卫办去兼任常务副主任。要在一个礼拜内熟悉情况,半个月内扭转工作局面。”当时的区委主要领导对蒲雄泉说。
那是一个炎热夏天的早晨,渡口桥南一处废弃工地上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恶臭扑鼻。 (紧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蒲雄泉在垃圾堆旁思考再三,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找工地所属企业的分管副书记修围墙。“你到区创卫办去了?很辛苦哦,不过修围墙我们没有钱。”那位书记没想到,这位新手一上任就敢越级找他解决问题。蒲雄泉真诚地说:“领导,您是我们市、区的人大代表,如果连您都不支持我们创卫,那老百姓怎么看?”
几天之后,垃圾清理了,围墙修好了。
建立日报、周报、月报制度,档案收集整理制度,现场督导督查制度,成果长效保持制度……通过艰辛努力,东区的创卫工作很快走在了全市前列。2008年,攀枝花市顺利通过省里和国家的验收,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
“蒲同志”下基层
2007年9月,当创卫工作还在如火如荼进行时,从没有在基层干过的蒲雄泉被调到瓜子坪街道担任党工委书记。
刚到街道时,蒲雄泉感觉压力很大,如何保持好街道的发展态势、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成为他思考的头等大事。
身为街道党工委书记,蒲雄泉围绕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保稳定、建和谐、惠民生的要求,履行职责,做到了坚持带头为谋、坚持带头为人、坚持带头为事“三个坚持”。
瓜子坪街道地处工矿区,辖区内50余家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条块分割、封闭运行,“条”动“块”不动的现象长期存在,区域共建工作开展困难。为此,他从探索制定《双向报告、双向评价制度》《党员询问质询制度》等规章制度入手,构建了以瓜子坪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区域联合党工委为纽带、辖区各单位党组织为发力点的“2+N”区域党建新模式,在辖区形成了“两点”一动,“N点”齐动的区域共建网络。这一模式在全市得到推广,曾经的难点变成了现在的亮点。
瓜子坪街道在全区年度党政目标考核中多次名列前茅,涌现出了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居家养老示范社区等示范社区,取得了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攀枝花市文明单位标兵、攀枝花市园林式单位等一系列荣誉。
情真意切促和谐
蒲雄泉认为,作为办公室的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工作岗位上服好务,还要走进居民群众中去服好务,把事业放在群众中,把党心留在群众心中。
有人问起蒲雄泉工作的秘诀是什么?他总是说:“基层工作最重要的是将心比心,只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就能获得他们的理解、认可和支持。”
为“三无老人”张大娘捐款2000元添置床、电磁炉等基本生活用品,协调派出所为其办理户口迁移,使其每月能够享受城市低保金425元;为曾经在创卫中“不打不相识”的老党员周大爷送米送油,帮助其孙女找工作;为冯大爷解决其老伴参加养老保险的问题;拆除小区违规搭建的扰民乒乓球台……蒲雄泉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解决着老百姓的烦扰,因此也赢得了居民的认同。
“以前有点事就往街道跑。现在不用了,蒲书记他们经常来社区,我们熟得很。”提起蒲雄泉,瓜子坪街道很多居民都连连点头。
尽管离开瓜子坪街道有三年多了,但他的手机里至今还保留着生活困难群众的电话。如今,他们都成了蒲雄泉的朋友,逢年过节,他们常常会发短信、打电话向“蒲书记”问好;遇上困难,他们还会向“蒲书记”求助。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中泊商贸有限公司予以解散,拟向攀枝花市东区工商局申请注销登记。清算小组已于2015年3月31日成立,请债权人于本公告之日起45日内,持说明债权的证明材料,向我公司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