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笮”字,道出了盐边地理特点,却道不尽盐边人改变现状的艰辛。
素有宝山秀水、钟灵毓秀美誉的盐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着盐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村公路密度低,通达深度不够;等级低,抗灾能力弱;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总体服务水平低……2008年底,全县还有近1000公里的农村公路未上等级。其中,98%以上的村道未铺筑路面,处于晴通雨阻状态。
2008年以来,盐边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深化认识,解放思想,提出“把建好农村公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的战略构想,并进行统筹安排,周密部署,掀起新一轮盐边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从而推动盐边农村交通运输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十一五”成为盐边县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最快时期。近年来,针对路网不畅,断头路多,公路技术标准不高等问题,盐边坚持规划引导、调整完善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编制《盐边县交通断头路建设规划》。同时着手编制《盐边县交通“十二五”规划》,科学规划线路走向,优化路网结构,在《盐边县交通“十二五”规划》实施后,盐边县将形成县、乡、村(组)路网畅通,与周边高速路、铁路快速连接,构建布局合理、四通八达、安全便捷的公路交通系统。
为确保工作正常开展,盐边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大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凡交通建设中所需沙石等材料,由各乡镇、国土资源局、水务局等有关部门划批料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借故阻拦或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
以盐边县国投公司作为融资贷款方,由交通建设项目业主为承贷方,县财政预算安排还本利息的投融资方式,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近年来,县政府先后融资1.65亿元用于公路建设。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使用扶贫开发资金500余万元,攀西开发资金800万元。
听说路要修到自家门前,坐不住的盐边人争着出力参与农村公路建设。近年,全县群众踊跃捐资100余万元,自愿投工投劳5万余个;4家民营企业出资700万元。
以全国、省、市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试点为契机,盐边将农村客运建设列为民生工程,着力推进农村客运建设,解决农民群众“乘车难”的问题。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客运站12个,开通12条农村客运线路,共有客运车辆162辆,乡(镇)客车通达率87.5%;初步形成了南部地区以县城为中心,主连北部渔门镇,辐射周边乡(镇);北部地区以渔门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村的农村客运网络,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已覆盖了全县70%的农村人口。
“老张家的茄子,老王家的黄瓜……”近日,盐边县永兴镇六合社区的王增祥怀揣记录着村民销售蔬菜的纸条,开着自家的车去送菜。“这些菜主要送到米易和仁和市场。”王增祥说,像这样送菜平均每星期有三次。
几年前,六合社区村民张友国一到销售蔬菜的时候就犯愁:“路不好就只有到镇上卖,黄瓜、番茄几角钱一斤,西瓜也卖不起价。”前些年村里好不容易来了个收购蔬菜的老板,一下车就抱怨路难走,后来再没来过,村里人颇感伤心。如今,路通了,张友国只需一个电话,王增祥的车便开到家门口,农产品有了销路,年均纯收入上万元不再是梦。
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农民对外联系增多,思想观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就业观念逐渐改变,外出务工、经商的日益增多。农民在公路沿线的乡镇集中建住房、开商店、办工厂,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转移到小城镇就业,推动了城镇化建设。2010年,全县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15%提高21%,提高了6个百分点;转移农村劳动力3.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19亿元。
“十一五”期间,全县修建乡镇客渡码头3座,形成了以渔门码头、宋家坨码头、红果货运码头为主,鳡鱼乡安家坪、渔门镇四村、永兴镇平田村、共和乡柏枝等15座乡镇小码头为辅的水路枢纽,构成了以陆路交通为主,水路交通为补充的交通运输网络。2010年底,盐边环湖路水泥路的全面贯通,无疑对于盐边人来说,是一个重大喜讯。
通过创新机制,加快改革,强化公路养护责任的落实,盐边建立起新的省、县道养护考核体制,对养护人员实行按月考核、养护经费与养护质量挂钩的机制,有效提高了日常养护的质量,路容路貌明显改善。同时,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大了对道路安全隐患和病害路段的整治力度。5年来,共投入700余万元进行水毁恢复和油路大中修,共计修补路面5.56万平方米,清除塌方21.3万立方米、恢复挡墙9630余立方米;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桑园大桥进行维修加固。
要致富,先修路。建设通达通畅的县乡及乡村公路,不仅方便群众出行,而且为发展地方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数据寻迹】
“十一五”时期,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共计完成投资达4.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65倍,建成农村公路867.26公里。其中,完成县乡公路改造工程195.08公里。通达工程198.68公里,通村水泥路(油路)473.5公里。通水泥(油路)乡镇由2006年初的12个增加为16个,实现100%乡镇通水泥路(油路),通水泥路(油路)行政村由2006年初的31个增加到107个,通畅率达到65%。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莲)昨(28)日,市妇联组织盐边县益民乡永益村30余名干部、种植户来到仁和区前进镇普达村、中坝乡团山村,学习水果产业规模化种植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经验。“芒果需水量多吗,灌溉怎么解...
盐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