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安静
在盐边县红格镇,一提起镇人大代表、昔格达村一组组长周开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是一位热心为民做好事、解难题的好代表,更是带头创业的致富能手。
自我加压 带头致富
今年53岁的周开元,担任村干部已有16个年头了。几年前,他发现周围村、组农户都纷纷地富了起来,而自己家境却一般……周开元想,作为昔格达村一组之长,自己不能带头致富,还有什么资格去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
“利用现有资源条件,种果树,办砖厂!”周开元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带头致富。
于是,他下定决心钻研柑桔种植技术,并以自家16亩柑桔基地做实验。几年下来,他终于搞懂了柑桔种植之道,并决心走规模种植之路。
然而,致富路上并非是一帆风顺,有时还会遇到困难,周开元也不例外。刚开始种植柑桔时,由于缺乏资金,他便想方设法筹措。“原以为种植柑桔并非一件太难的事,自己以前也种过,只是数量增多罢了,不会有什么问题。”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由于缺乏防病治病技术,不但收效甚微,还亏了几万元本钱。“上天”第一次给他无情地浇了一盆冷水……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通过认真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
终于,他攻克了柑桔种植技术难题。2010年,周开元家16亩柑桔,获利17万元。这笔果树钱,给周开元创办砖厂打了气、鼓了劲。
去年,周开元家砖厂生产红砖500万块,收入突破40万元。他成了昔格达村远近闻名带头创业致富的典型。
帮助他人 携手并进
周开元富了,然而他却没有把挣来的钱,用作自己的个人享受消费。
“从他那朴实简单的穿着上,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昔格达村一组村民刘红告诉记者,在周开元的心里,装着的是更多村民的生活。
昔格达村一组村民丁兴友家6口人,过去基本只种粮食作物,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周开元知道情况后,便主动帮他贷款种植了20余亩柑桔。在周开元的关心和帮助下,如今丁兴友一家每年都有6万元左右的收入,像丁兴友家一样幸运的农户在昔格达村一组还有很多。
昔格达村一组负责统计的村民介绍,目前,昔格达村一组98%的农户种植了柑桔,去年,昔格达村种植柑桔收入达到300万元以上;从2010年至今,50%的村民盖了新房;村民人均年收入8000元。“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组长周开元帮扶、带领密不可分。”
建设新农村 心系村民
“要想富先修路!”昔格达村位于盐边县高寒偏远山区,山高坡陡。由于交通不便,村民进出十分困难。为争取资金修路,周开元时常跑县上、镇上汇报工作,并与交通部门联系修路事宜。
通过努力,2010年,昔格达村一组在盐边县交通局争取到资金58万元,去年初,一条长1.8公里的村公路硬化工程在昔格达村一组完成。
村民吴家成说:“自从家门口修了公路,村民生活方便了很多。在村公路建设中,周开元先后垫资了5万多块钱。”
作为人大代表,周开元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时时处处都体现了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根本宗旨。
正是周开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带动了身边的村民、干部。在他的影响下,在村党员干部中形成了一种爱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10月12日,盐边县国胜乡大花地村村民正在接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的义诊。当天,由市卫生局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组织的“农村巡回医疗队”来到大花地村,开展“千户送医”活动,为当地300余名村民义诊、...
盐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