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盼了好久,我们石沟村1700多名村民终于盼到了今天。”在6月9日举行的城关区青白石街道石沟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奠基仪式上,村民代表王伟发自肺腑的话语道出了石沟村人的心声。今年,政府总投资2亿多元,要将石沟村打造成集现代农业、特色加工业为一体的“都市近郊产业园区”,建成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年内石沟村1700多名村民将整村搬迁。利好的消息一经发布,就轰动了这个曾被称为“死胡同”的山村。当日,石沟村家家户户的村民都点燃了一挂挂的鞭炮,让喜庆和激动在现场燃放。
市委副书记刘为民,市委常委、城关区委书记金祥明,市政协副主席陈宝志等领导出席了当天的奠基仪式。
说起石沟村,是个“死胡同”。这是当地流传多年的“语录”,其中的无奈也只有当地的村民自己能够体味。据了解,这个被大山环抱的‘死胡同\’村,全村有350户、1790多人,村民院落大都依山就势建在半山腰或沟岔间,首尾相连达4公里。村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全村除唯一一条沟通内外的咽喉要道是石沟村的“面子”,这还是在“村村通”工程中,政府出钱整修硬化的。其余道路依然是“晴天三尺土,雨天一脚泥”,被村民们戏噱为 “水泥路”。多少年来,受地理地貌的限制和严重滞后的基础设施的制约,石沟人一直沿袭传统的人工成本高、产值效益低的铺沙种瓜的生产方式。落后的道路交通,不仅是制约村庄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且是村民生产生活的“隐形杀手”,近年来,几乎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和交通事故,村民伤亡多达80余人,给原本就不富裕的村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
村民们的艰辛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今年,石沟村被列为市、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由省内资深知名规划设计院高标准规划设计,总投资2亿多元,重点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地质灾害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三合一项目,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利用石沟村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区位优势,通过加大土地开发力度,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引进先进加工业,实现土地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让石沟村父老乡亲过上“半工半农、赛过富农”的幸福日子。
据了解,此次城关区在全省首次创新采用BT融资方式,启动实施了这一集土地整理开发、地质灾害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项目,项目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融资”的模式,计划总投资约2亿多元,占地面积1000亩,新建村民住宅417户,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发整理土地1120多亩。项目完成后,将有1700多名父老乡亲住进别墅式的集中居住新村,使石沟村成为一个彻底摆脱地质灾害威胁。
据悉,奠基仪式后,施工将全面开展。今年年内,400余户村民的新房将会在这里拔地而起。
新闻推荐
“双评一质”推进社区民主化管理进程 辖区居民在重大决策上“坐正席”
为了让群众在社区事务决策、管理上“坐正席”,安宁区培黎街道今年以来积极推进民主化管理进程,使辖区居民充分享有参政议政权利,其中,由甘铝社区创立和开展的“双评一质”活...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