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泾川新闻 > 正文

康广生:群众心中有杆秤

来源:平凉日报 2014-05-10 19:1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胡珮珮

“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路,房前树成行,屋后花香飘……”走进泾川县玉都镇康家村,只见宽阔笔直的水泥路通家连户,白墙黛瓦的小康屋整齐排列,设施齐全的村文化中心和活动广场气派美观,“小别墅”式的农家乐门前廊榭亭台宛如画中,村民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细数康家村的新变化,群众心中都有杆秤,这是村支书康广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作为一个村的当家人,始终要明白这个位置是全村2000多口人给的,不是让你当官,而是让你为村民服务。公心多点、私心少点,干得多点、说得少点,想别人多点、想自己少点。这样,大伙才能服你,才有威信。”谈起当“村官”的感受,在“村官”岗位上已经奉献了38个春秋的康广生这样说。

办砖厂活经济

康家村有一座砖厂,但多年来一直对外承包,由于管理不到位,经营很不景气,每年交给村上的承包费也不足以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002年承包到期后,康广生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全村党员群众商议,决定收回村办砖厂的承包经营权,并承担了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的12万元债务。砖厂收回后,村上更新了设备,招聘了管理人员,专门成立了一套班子,制定了管理制度。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康广生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及砖厂负责人严格要求,十几年来,康广生带头做好表率,从不占一分钱便宜。

张广怀家境贫困,由于妻子残疾,他只能守在家里,在家门口找点零活维持生计。砖厂建成后,张广怀到砖厂打工,“每年能在砖厂干近8个月,一年下来能落15000多元,要不是这些年在砖厂干活,娃娃的大学就没得上。”像张广怀这样,砖厂共安置村里剩余劳力60多人。

现在,砖厂年均为村上增加集体资金20万元,村里的集体收入逐年提高,用集体收入来发展村上的公益事业,康家村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广开路助民富

根据村里实际,康广生按照“果菜基地+暖棚养畜+生态能源+小康住宅+庭院经济”五配套的发展模式,组织群众召开会议,征求群众意见,为群众讲解他对发展致富产业的初步设想,但是,习惯了出外打工的康家人,一时很难相信依靠栽果树、养牲口脱贫致富。

康支书没有放弃,挨家挨户上门耐心做群众工作,先后带领群众建成标准化苹果基地4406亩。同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全村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426头、830口、3.45万只,全村以果畜为主的增收产业初具规模。

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农家景、参与农村生活体验。按照生态旅游示范村的发展定位和的发展理念,康家村建成具有陇东民俗特色的农家乐3处,建成农家采摘果园、菜园各1处,农民搞起了新兴产业。为了让富起来的群众不忘本,体悟稼穑之艰难,康广生还特意组织群众在村文化广场建起了一个农耕文化馆,收集各类农耕展品110多件。

调纠纷促和谐

“有纠纷,找老康。”在康广生眼里,康家村就是他自己的家,在康家村群众眼里,康支书就是他们的家长。康家人心里深知能有康广生这样的当家人,是他们的福气。康家人大事小事,有这个家长处理,才是最公平的。

一个村子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华丽的外表,更要有丰富的内涵,特别是“孝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在康家村走一遭,能感受到这个村子浓浓的“孝道文化”。村广场文化墙上用瓷砖烧制的图文并茂的“二十四孝图”犹如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村里的年轻人该怎样孝敬老人。

走进连续多年被村上和乡上评为“好儿媳”的刘小霞家,下肢瘫痪的丈夫已被她背出来在院里晒太阳,80多岁的老公公戴着老花镜,坐在大门口看着儿媳领着几个人翻修猪棚。在康广生的倡导下,村上连续组织开展“和谐五星”、“十大孝子”、“好儿媳”、“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在全村营造了良好的尊老敬老氛围,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

新闻推荐

果园里来了“取经”人

...

泾川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泾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康广生:群众心中有杆秤)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