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万里
“深入群众、联系实际不够,坐等上门多,主动问需少;下村只是和村干部谈工作,没能和群众打成一片;部分干部只讲享受,缺乏责任意识……”5月7日,记者在崆峒区白庙乡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看到,群众给乡领导班子提的意见直指“四风”问题,没有丝毫的遮掩和回避。
白庙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标准,看抓建的重点工作是否抓到了点子上、看措办的民生实事是否办到了群众心坎上,突出聚焦“四风”,认真查摆问题,着力在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上下功夫。目前,全乡共征求意见建议660条,梳理归纳109条,其中涉及“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26条,目前已整改落实34条。
“这水改的太及时了,水压足了,生活饮用有了保障,连饮牲口、浇园子也不用担心。”栾塬村村民宋玉隆高兴地说。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朱金汉介绍,1996年村上就联系水务部门通了自来水,可由于管道年久老化,到了2001年供水系统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了,这十多年群众吃水基本都是到村里机井上排队去拉。让村民宋怀荣欣慰的是,贯通东西的村社路如今也整平了,拓宽了,还铺了砂,听村干部说过段时间还要硬化。“以后再遇上雨天,娃娃们上学就不会踩两脚泥了,拉运粮食也不用担心农用车陷进坑里了。”
在双庙村街道开门市部的王宝花告诉记者:“以前娃在家写字老嫌灯黑,家里想给牲口铡个草,机子也转不动,这回乡上给我们把电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乡上围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是更换改造栾塬、双庙等村自来水管网7500多米,完成栾塬村道路整修铺砂3.5公里,建设小陈、白庙两处光伏发电站,争取实施了双庙、小陈等村农电线路改造工程,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水难、行路难和用电难的问题。二是制定完善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实绩考核办法》、《乡政府机关干部职工考勤管理制度》等11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机关管理,改进干部作风。三是严格落实中央、省、市作风建设规定,‘三公\’经费支出与去年同期减少3.1万元。通过集中整改,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乡党委书记冶万升说。
新闻推荐
帮助群众在果园里“种”出好日子——记甘肃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侯建宏
...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