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泾川新闻 > 正文

康家村板话

来源:平凉日报 2014-06-15 19:1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李建军

赵育娴李芳芳

6月14日,泾川玉都镇康家村的“康家剧院”空无一人,静谧而祥和。擅长说快板的村民李锁成说着自己编的段子:“康家村变化大了,楼房修得美极了,太阳能也上楼了,四条大路都油了,家家门前砖铺了,花园又给建起了,太阳能路灯也亮了。”

一到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八,为时6天,承传百年的康家村庙会会使剧院成为四乡农民狂欢的中心。

除去这个庙会,最数春节的活动热闹喜庆。75岁的康怀俊老人从12岁起就学当春官,他对戏事有着深厚的情怀。

且听他先说两句:

“贺新年贺新春喜气洋洋,康家庄七代人娱乐一场。”

“论家法我辈小不该坐上,论起来做春官理应该当。”

康怀俊记得村里的社火最红火的时期,分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初。每到春节,村里的社火队先要陈坛(一种祭祀仪式),他们对春节有着迷恋和崇敬的心情。吹拉弹唱会一起上阵,或耍地摊,或挑道灯,生旦净丑面面俱到。

康怀俊不但是春官的“专家”,他的小曲和眉户这时也会登场,拿手的《香山寺还愿》、《湘子渡林英》、《二拐子赶车》等等让群众喜不自胜,乐而忘返。

他是村上的一个标杆,论说论唱论教无人能比,他的十几个徒弟活跃乡里,成了他的骄傲。

一个舞台就是一部历史,一位老人就是一部大书。康怀俊亲历了舞台的衰和兴,亲历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破败的村学,到如今和城里一样的学校。那时只有4间教室,四五十个学生,4个年级,两个老师。好学的他从这里开始读《三字经》,直到高中毕业。

能够翔实记载村史的,是116本档案。第一本档案跨度为1956年3月到1962年3月。封面写着“玉都公社康家大队管委会,康家大队关于社员报酬、股份基金登记、人口变动、农副产品采购的表、卡、合同等。”从那时至今的历史,完整地被文字记录。年轻人可能要靠翻档案才能知道历史,康怀俊却历历在目,就像他的戏事人生。

现在外出的人多了,加上娱乐手段多样化,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多样化,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没有老辈人那么浓厚。康怀俊很形象地说:“社火不如戏,浆水不如醋;前来看社火,不如看电视。”

但康家剧院的庙会作为康怀俊和全体村民的一种仪式,依然照办,只是有了间隔。今年的庙会因为康家生态旅游示范村建设在下半年竣工要搞典礼,因此挪到那时,我们可以想见万人享用文化大餐的宏大场景。

康家村因为什么闻名四乡?除了它的致富产业、新村建设等,它深厚的文化承传也在其列。这些承传,靠的是康怀俊老人,还有康玉霄等20几个80岁以上的老人。

也正是这些快板、春官诗、小曲、社火,以及盛装的庙会,构成了康家村薪火相传的精神家园。

新闻推荐

农行平凉分行金融服务活力倍增

...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康家村板话)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