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新闻 泾川新闻 灵台新闻 崇信新闻 华亭新闻 庄浪新闻 静宁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平凉市 > 泾川新闻 > 正文

用诗词点亮心灵之灯——评叶嘉莹新著《给孩子的古诗词》

来源:平凉日报 2015-10-15 18:19   https://www.yybnet.net/

□艾里香

叶嘉莹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诗词给叶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习“旧道德,新知识”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疗愈。现在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中信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是叶嘉莹先生亲自甄别、挑选,将自己心目中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古诗词结集,试图用诗词点亮孩子的心灵之灯。

中国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诗人和词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给孩子的古诗词》共收录诗词218首,其中177首经典诗作、41首经典词作,以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带给孩子感动和召唤,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长为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这本书能让人感到,读诗不仅能提高孩子爱读书的兴趣,还能让孩子懂得人文情怀。读之,感觉编者希望孩子们通过本书,领略诗词的丰富内涵,进而体会人生的广阔与丰富。

古诗词总会传递给人一种感动,让人在心底搅动起丝丝波澜,产生强烈的共鸣。虽然所选的诗词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但是这些诗词都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那种,通俗易懂,不用担心孩子们看不懂。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爱情,还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报国情怀,这些都是很熟悉的旋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童年的记忆都浮现在眼前。读这本书绝对是一种享受,会让人心生一份久违的情怀。

自然风貌是对孩子心灵的洗礼,大江大河可以开阔胸襟,小桥流水也能够怡情。古诗词里的山水花草,能够感受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漉湿和绿意。而现在的城市是繁忙匆促的,夜晚的华灯太过璀璨,想要观赏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天穹要困难了些,然而街道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欲体味“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的岑寂与平和也成为了一种不可能。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是诗人们常用的手法,一草一树都会令他们心旌摇动,由彼及此,那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然而一味地赏花弄月,也易使人流于肤浅,在看过春花秋月之后,多少也应去琢磨一下诗词背后古人的情怀。深沉的亲情,朴素的友情,浑厚的爱国之情,组成了华夏文明的道德基石。这三种情,皆在《给孩子的古诗词》中有所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对父母的拳拳孝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朋友离别的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爱国之情。孩子们或许当时不能体会诗句的深沉含义,但却会在心灵中投射下一道微光,这光芒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会日益炽亮。

叶嘉莹惟一的编选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这种原则无疑彰显出其诗词大家的风范,所选诗词并非辞藻艳丽,而在于表达内心最为真实的情感,不作修饰,发乎自然,流露赤子情怀,这正是诗的最高艺术形态。

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吗?叶先生以为不会。因为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不会灭亡。因为,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已的。

新闻推荐

月日党原乡高崖村的孩子们在新建成的幼儿园里玩耍今年

...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用诗词点亮心灵之灯——评叶嘉莹新著《给孩子的古诗词》)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