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窗口人员了解园区规划与产业布局姜蕙真闫晓波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进行了部署,省政府、青岛市政府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为适应新的形势,市环保局立足工作岗位,积极响应各级政府的号召,加大创新和改革力度,压缩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进度,下放审批权限,打造出了一支服务一流,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品行端正的队伍。环保窗口连续十三年被胶州市行政服务大厅评为优秀服务窗口,获得“行风建设示范窗口”、“职工诚信示范岗”等荣誉称号,窗口人员多次被评为十佳共产党员和十佳服务标兵。
规划引领优化布局
◆将35个工业聚集区优化整合为8个产业定位清晰、发展目标明确的工业聚集区。
市环保局联合有关部门,结合全市空间战略发展规划的实际和环保功能区划的现状,对分散在各镇办的工业聚集区进行优化整合,将胶州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临空经济区之外的35个工业聚集区优化整合为8个工业聚集区,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布局奠基。在具体的项目审批工作中,结合项目的类别、生产工艺特点,一方面严格把关落户的园区是否与企业的特点相匹配,另一方面统筹考虑企业在园区中的产业链状况,互通园区各企业之间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
胶州市纺织染整工业聚集区内有多家纺织印染企业,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碱性物质,为此工厂要放入酸性添加剂中和污水中的碱性物质。青岛龙发热电为减少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需购买大量碱性的石灰石与燃料混合一并投入锅炉进行脱硫。深入企业服务中市环保局了解这一信息后,主动搭建平台召集青岛龙发热电有限公司、青岛丰昌制帽有限公司、青岛三然印染有限公司的三家企业负责人共同研讨合作事宜,经磋商,三家企业达成了利用各自生产中的副产品进行循环利用的意向。目前,青岛龙发热电有限公司铺设管道到丰昌制帽、三然印染等几个排污大户,利用压力泵将污水压到专门的烟气脱硫设施内进行脱硫,投入使用后,监测数据显示,印染废水在用于脱硫前pH值在11—12之间,脱硫完成后降到6.5—7。而青岛龙发热电有限公司根据烟气在线监测数据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脱硫效果好于原来的石灰石脱硫,青岛龙发热电有限公司因此节约石灰石和钠碱费用近200万元;而污水处理过程中节约酸性添加剂近90万元。通过利用印染废水给热电厂烟气脱硫的以废治废新措施,三家企业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兼收:目前,3家工厂节约费用近300万元,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近2000吨。
服务经济助推发展
开辟绿色通道,方便服务对象。市环保局环保窗口担负着全市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来此办理业务的有工业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人员素质与文化层次都有差异,为确保每一个来此办理业务的人员都能够轻松顺利办理,环保窗口开通绿色通道,对于那些符合产业政策、环境功能区划、产业规划的青岛市级、胶州市级重点和申请国家、省财政资金的重点项目,环保窗口安排专人对接业务,特事特办,材料不齐全的按照有关容缺程序,实行容缺受理,第一时间进行现场踏勘、第一时间出具初审意见,第一时间进行项目公示,第一时间进行环评审批,环保窗口每一位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亲民化,想申请人之所想,急申请人之所急,使站在柜台外面的申请人没有了距离感。
对于列入青岛市、胶州市的重点项目,环保窗口统一参加行政服务大厅组织的联合踏勘后,根据有关文件的要求和工作流程,在发改局出具相关意见后,对其备案文件实行容缺受理。让企业在拿到发改局备案文件的同时也可以拿到环评批复文件,青岛传化物流有限公司的传化物流项目就是充分体会绿色通道便利快捷服务的体验者。近年来,青岛春明食品有限公司、青岛老三东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胶州市重点企业在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时,环保窗口开通绿色通道,一方面协调环评单位加快工作进度,另一方面安排专人受理、审查、批复同步进行,企业比原计划提前10天拿到环评批复。
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能。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服务无止境,市环保局环保窗口始终以群众满意作为服务的最高目标,将简化工作程序作为提高为民服务的切入点。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环保窗口将审批环节从原来的20几个缩减至7个,极大地简化了审批程序。同时,根据审批事项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繁简程度,推行纵向压缩审批层级制度,对于工艺简单、环境不敏感、污染较小的项目,充分放权,使小微企业在办理环评审批手续中充分感受到快捷服务。
为方便办事人,环保窗口将行政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结时限等信息一方面制作成《服务向导》向社会全面公开;另一方面在网站上进行公布,使需要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的申请人可以直接登录网站,了解有关信息,下载有关表格。针对部分申请人不会填写有关表格的情况,窗口工作人员专门制作了各行业的填写模板,申请人可以参照有关模板进行填写。
加快审批进度,推进项目建设。环保窗口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改进审批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受理、审查、批复三位一体的流水化审批模式,针对新模式,窗口专门制定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内部工作流程》,建立了《建设项目初步审查表单》、《环境影响报告审查重点》、《环评批复重点要求格式》等审批模板,审批人员在项目审批把关方面有了统一的标准与尺度,大大节省了审查时间,模式化的管理很大幅度的压缩了审批时限,有效克服了不同的审批人标准与尺度不一,随意性过大的问题。目前,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的审批时限分别由原来法定的60天、30天和15天缩短为8天、4天和3天。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环保窗口推出现场办公工作,开展“一对一”服务活动,窗口人员第一时间与企业负责人对接,帮助企业选址,向企业介绍项目落户胶州的有关环保政策、法规、标准要求等,解决企业在环保方面的难题。青岛德固特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项目落户胶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窗口安排专人跟踪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该企业办理了环评审批手续,确保了企业的提前开工建设。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进度,搭建起立体便民服务平台。
完善制度简政放权
为确保下放的行政许可类事项、非行政许可类事项与环保窗口实现无缝衔接,环保窗口针对每一项下放事项制定了统一模式的办理指南和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办理程序、简化审批环节,明确了办理步骤和申请材料。为确保基层办事人员迅速掌握有关环保专业知识,环保窗口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并安排5个镇办的环保执法人员分批次到环保窗口实地学习受理流程、材料审查、现场执法、环评批复等工作。使即将上岗的基层环保执法人员,迅速掌握了在办理业务工作时必不可少环保知识,使他们心里有底,手上不慌。同时,协助有关镇办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关审批规程,全方位有效地确保下放审批事项的正常运行和审批权限的规范运作。
为保障镇办顺利承接审批工作,环保窗口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到基层进行现场办公,对下放工作进行现场的政策指导与技术服务,对镇办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业务难题进行全面解答。在基层指导工作的几天里,窗口工作人员从解答咨询到业务受理,从填写申请材料到文书制作,从现场踏勘到文件批复,从批复送达到档案整理,经过手把手现场指导,5个镇办的环保执法人员已能独立开展有关环保业务工作。执法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全市镇办一级环保窗口软硬件建设方面配套不够完善,为确保审批权下放工作取得实效,审批权下放之后,市环保局主要负责人带领环保窗口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专门到有关镇办进行回访调研,了解下放的环保事项在一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镇办一级环保窗口软硬件建设方面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议。部分镇办已建立了环保执法信息交互平台,建立了首问负责制、分级审批管理制度以及集体审查制度等。完善相关软硬件配套设施、多级负责制,有效降低了执法风险。
与其他审批权不同,环保审批权有其特殊性,稍有不慎会造成环境损害。为有效防止“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现象发生,做到放而不乱,市环保局因势利导,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建立了建设项目审批、验收档案定期抽检制度,备案制度,镇办审批工作考核制度和重点项目回访制度。环保窗口每月两次对镇办审批、验收项目进行抽查,审核项目审批、验收质量。定期对镇办审批项目进行回访。年底环保窗口根据回访情况、档案完备程度、环评批复、验收批复文件的质量、服务态度等情况对镇办进行效能评估,列入考核。多项考核齐头并进,有效提高了镇办环保执法人员的行政效能。
◆实行行政审批再“瘦身”,将9项执法权下放5个镇办,使镇办的企业可以属地办理有关环保手续。
新闻推荐
...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