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靖
曾经破败不堪的老旧小区,如今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管理有序;多年来因坑洼不平而饱受诟病的西外坏,现在已成为畅通无阻的坦途;经年累月堆积形成的农村“三大堆”一扫而光,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这一个个喜人的变化,只是我区2015年民生实事项目“成绩单”的一部分。从城区基建到农村环境,从文化教育到看病就医,从生态环保到公共服务,一件件实事犹如一支支“妙笔”,将幸福周村的精美画卷描绘得愈发清晰生动。
在这些民生实事项目中,城乡环境提升无疑是重头戏。2015年,我区投资15.8亿元启动实施古商城北片区、胜利二村等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搬迁改造面积45.2万平方米,投资2861万元对元宝湾、千佛阁等11个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1万余户群众从中受益;累计投入2.1亿元构建农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我区一次性通过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测评认证;投资660万元,对5500户农村旱厕进行改造;狠抓孝妇河综合治理,周南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19家企业和2家污水处理厂色度治理全部达标,集中打好空气异味治理“百日攻坚战”,1591个污染点源全部限期治理到位;投资1.2亿元的庆淄路西外环、102省道大修和309国道中修等道路重点工程全面竣工通车,涿河、米河、淦河“三河整治”正式启动,一个舒展大气精致的宜居休闲城市雏形渐显。
文教卫生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在2015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中,这类实事也占到了相当高的比例。投资6000万元的正阳路小学建成启用,投资931万元完成王村中学、北郊中学塑胶运动场地建设,总建设面积3.65万平方米,碧桂园小学、幼儿园开工建设;投资600万元,增购图书10万册,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三馆投用并免费向群众开放;新建提升30处村级文化大院、20处农家书屋,集中组织下乡演出420场,组织100场文化大讲堂讲座进村入社区;投资100万元,全区164个农村阅报栏建设项目圆满完成,解决了广大农村群众的阅报难问题;投资4.2亿元、7.5万平方米的区医院迁建项目即将建成投用,投资120万元,对93名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救助,在王村镇、经济开发区新建2处国医堂,免费为农村妇女筛查“两癌”6000人。
在其他社会领域,2015年的实事项目也是“遍地开花”。按照“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限最短、收费标准最低”的要求,我区积极推进“三最”城市建设,压缩区级行政审批事项办结时限30%以上,健全市民投诉服务热线运行系统,开通热线电话、网站及微信等服务渠道,完善6个城市社区及31个失管居民区服务体系,建成30个智慧社区(村);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型社区建设,为创业人员发放“快易贷”贴息贷款50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7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2600人;(下转二版)(上接一版)为2079户居民开通了天然气,加强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安装电子警察、高清视频监控等设施,彭阳片区惠及21个村庄16000名群众的社会化供水工程投入使用,200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分配工作有序开展……一件件民生实事,真真正正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据统计,2015年全年,区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了14.36亿元,增长33%。民生实事,事事为民。一件件暖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实事,犹如组成“中国梦·周村篇”的一个个字符,书写着每个周村人的“安居梦”、“健康梦”、“就业梦”等一个个梦想,让这些梦想愈发真实切近,幸福周村的美好愿景也将随之照进现实。
新闻推荐
实事为笔绘就幸福“蓝图” ——2016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解读
...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