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15,每年都在讲“诚信”。的确,“诚信”作为近些年最受关注的关键词,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人都会拿“诚信”做标尺来衡量周围的人和物。为什么?三聚氰胺、红心鸡蛋 、注水猪肉、瘦肉精等一系列问题的曝光,都让人们切身感受到诚信危机的负面影响。
教育,一个人们认为的高尚行业,本不应该涉及诚信问题。然而,各种民办机构加入到教育行业大军中来 ,在缓解国家教育资源不足、完善我国教育体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08年受理的投诉增幅前十位中,教育培训投诉居第三位。2008年全年受理教育培训类投诉达2468件,比2007年的1875件增长63.5% 。
分析这些教育培训投诉,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夸大宣传。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为了招揽生源,往往夸大宣传,本身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会去拍着胸脯,向家长表示:我能!这就直接导致学生接受培训后没有效果,白花冤枉钱;2.承诺无法兑现。一些学校往往打着“名师”的旗号招生,可当学生真来上课了,这个“名师”却不翼而飞;3.玩文字游戏,一些学校经常在合同中玩文字游戏,把学生和家长弄得晕头转向。当真出了问题,就拿合同来说事,总是强调家长的不对。
其实问题不止如此。因此,教育也面临着诚信问题。
今天,在2010年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我们出版“3·15诚信教育特刊”,也是在让大家警惕那些虚假教育信息的同时,希望能够向社会倡导诚信教育,推荐那些青岛诚信品牌教育机构,让岛城的市民“眼见为实”、明明白白消费。
教育应该时刻不忘以诚信为本,诚信是教育的基石,高于其他一切。记者 赵正博
新闻推荐
作品展日期:2010-03-10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