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牡丹区倾力打造“天字号”劳务品牌 在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来源:菏泽日报 2010-10-12 11:0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记者 张红艳)近年来,牡丹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拓劳务市场,积极发展特色培训,着力打造“天字号”劳务品牌,不断扩大有组织输出规模,带动了全区劳务经济的大发展。目前,牡丹区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达20.6万人,年劳务收入22亿元。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会议上,牡丹区作了典型发言。

注重品牌培育,做强品牌效应。针对农村劳动力缺乏职业技能,就业稳定性差的客观实际,牡丹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注重抓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技工学校和培训基地资源优势,将7所办学规模大、社会信誉好、培训质量高的学校认定为定点培训机构,面向城乡劳动力开设了包括 “天将保安”、“天香园艺”、“天使家政”和“天巧焊接”在内的20多个专业,重点培养劳动者的动手能力,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法律常识等教育,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天将保安”、“天香园艺”、“天使家政”和“天巧焊接”四大“天字号”劳务品牌。据调查,接受培训的农民工不仅就业稳定,而且工资较高,一个中级焊工的月工资达3000多元,安置到中集集团的中级焊工的月薪达到五六千元。

构建输出网络。牡丹区成立了由区政府领导任正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由人保局垂直管理的乡镇劳动保障所,在行政村配备了专兼职劳务信息员。并将10家社会职介机构纳入区人力资源市场集中管理,形成了以区劳务开发办为龙头、乡镇为主体、社会职介机构为补充、各行政村为基础的区、乡、村三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服务网络。

建立输出基地。每年初,牡丹区人保部门都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对农村适龄劳动力的基本情况逐人登记造册,建立信息档案,输入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库。在天津、北京、苏州、烟台等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先后与外地100多个用工单位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架起了外地用工单位与本地劳动力之间的桥梁。去年,牡丹区又与江苏昆山市、天津大港区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开展劳务合作,为建立互惠双赢的劳务合作长效机制搭建了良好平台。

构建“服务”平台。2005年,牡丹区成立了全市首家县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借助人力资源市场每年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4万多人。在牡丹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周三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就业平台,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

高度重视外出农民工维权工作。早在2002年,该区人保部门就在北京、天津、烟台、青岛等劳务输出基地成立了办事处,对纳入牡丹区派遣和代理的员工,企业只负责工作时间的管理,劳务派遣机构为员工提供食宿、安全保卫、代发工资、代缴社会保险费服务。目前,纳入牡丹区派遣和代理的务工人员2.2万人,有1.6万人参加了牡丹区的工伤、养老和医疗保险。务工人员称赞说:“家乡的管理员对我们非常关心,入住山东职工公寓就像到了家。”

新闻推荐

努力为转方式调结构积蓄发展后劲郓城全力推进企业成长计划

...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牡丹区倾力打造“天字号”劳务品牌 在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