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相宝光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梁水镇从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农民致富,建设和谐村居入手,以“强基础增强凝聚力,固根基引导群众增收”为载体,积极开展“强班子、促发展、倡服务、构和谐”系列活动,重民生、谋民利、凝聚党心民心,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抓党建,夯实服务基础
11月23日上午,该镇王辛村每月一次的“双代会”(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正在进行,与会代表围绕该村冬季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展开激烈讨论,很快形成了新打3眼机井,为500余排灌河沟清淤的共识,为党支部、村委会今冬明春农田改造工作打下了基础。
不仅如此,该镇108个行政村“两委”成员还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每人每周抽出半天时间,深入到居民家中走访,了解群众需求,党支部班子成员每周三都开展谈心活动,交流看法,统一思想。同时不断健全和完善党支部工作职责,党员公开承诺,党员联系贫困户等20余项管理制度,规范“两委”班子工作。
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员必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宏观经济学》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并邀请区党校专家为班子成员授课,使党员干部及时了解到了与农村工作息息相关的经济知识和政策法规,还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及致富带头人到寿光等优秀县市学习先进经验。
促发展,引领共同致富
每天一早,冯段王、田元、任老九等村的很多村民成群结队外出,其中有二三十岁的青壮年,也有四五十岁的家庭妇女,45岁的村民李淑红告诉笔者,她们这是到附近的恒温库或面粉厂上班。
“在我们村即使农闲季节,也找不到一个闲人,许多村民成了企业的工人,还有不少人成了个体小老板。”冯段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富通自豪地说:他们依托民营企业建设和发展,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先后建起了农民夜校,老年活动中心和村秧歌队,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也获得了满足。
“收入高了,生活好了。眼界也开阔了”。该镇田元村党支部书记季朝香说:“我们村不仅引进了鲁信粮食制品有限公司和黑五类等大型企业,还与青岛正大集团联合建起了生猪繁育场,年收入200余万元。”
在党组织的鼓励带动下,群众的创业热情异常高涨。目前,该村村民创办各类企业11家,90%以上的村民在企业打工或从事加工运输,人均年收入达到8600元。
惠民生,共建和谐村居
日前,记者在张樊村采访时,该村67岁的郝庆波告诉笔者:“我现在不种地了,靠养老保险也能养活自己”他高兴地说:每月15号他和村里年满60岁的老人都会到镇里领取养老金,眼下上级投资2.6万余元为他建的二间新居也已完功,往后吃住都不愁了。
把惠及民生作为创先争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镇党委围绕养老、医疗、入学等方面制定福利政策和惠民措施,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结合维稳工作,村村建起了“五室(维稳工作室、调解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三科技站(远程教育工作站、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站、科技推广站)”,镇党委投资22万元建起了以“矛盾联调、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警备联勤、平安防创”为平台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建立了“创先争优、惠及群众、创新管理、共建和谐”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生活服务、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文体活动“四不出村”。同时,他们还组织退休干部、复退老军人、老教师成立了“老年人门球队”、“中老年人秧歌队”定期开展文体活动,积极开展“文明村居”、“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文明村居和谐标兵”,使群众见贤思齐,学有榜样,呈现出邻里互助、村居创先,人人争优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