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傅成银 记者 焦同帅)近年来,鄄城县抢抓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调整民营经济结构、扩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规模和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等措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就业。
12万人从事二三产业
一大早,阎什镇申庄村村民申玉进料理好家务后,勿勿赶到聚森木业园上班。他高兴地说:“在家门口打工,下班后还能回家干农活、做家务,还可以照顾一家老小。”据鑫昊木业负责人宋先义介绍,该厂现有工人80余人,大都是附近的农民工,一个月可以领2000元,最少的也可以领1000多元。如今,像申玉进这样在家门口就业,已成为鄄城农民的新时尚。近年来,鄄城县依托林木、畜牧、瓜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鼓励新上、扩建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同时,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创大市场”的发展思路,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转化项目,让更多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全县12万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梦。
1.4万人进“学堂”充电
“有技术和没技术有天壤之别,有技术的不出力,工资还高;没有技术的,不少出力,钱却挣不多。今天春天,我参加了县里的电焊培训班,知道技术重要了。”日前,在县工业园上班的董口镇许楼村村民许瑞强说。“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为了让农村劳动力拥有就业“金刚钻”,该县按照“城市农村统筹、培训服务并重、需求供给对接、创业就业并举”的思路,依托县技工学校、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和县第一职业中专三处国办培训机构建立了“农民工培训基地”,在各中心乡镇设立了“农民工培训中心”。采取集中办班、举办夜校、送培训下乡、入企进车间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并积极推行“校企对接”,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提高培训效果。自去年以来,全县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达1.4万人。
4000人返乡创业当“老板”
箕山镇的王常讲,2008年6月从青岛返乡后,投资300万元创办了劳保用品公司,且吸纳了150人就业。近年来,鄄城县有20多万农民在外地务工、经商,其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本领。为把这一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该县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制定了优惠政策,打造“回乡创业绿色通道”,让回乡投资创业者在用地、用电、供水等方面与外来客商一样享有同等优惠政策,并对他们实行全方位跟踪服务,尽心尽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全力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积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帮扶。目前,全县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已有4000多人。
新闻推荐
鄄城县8000名农民工返乡创业 “民工潮”开始转向“创业潮”
...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