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龙为村民联系买家销售白菜“这条路、这些大棚,还有那边建着的门球场、篮球场,都是赵书记帮着我们建的!现在一说起俺们和睦屯村,真是村如其名,生活和睦!”说起“第一书记”赵金龙,村里的每个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赵金龙是青岛市司法局选派到胶北街道办事处和睦屯村的脱产驻村“第一书记”。从2013年4月到现在,说起驻村的经历,赵金龙心中感受颇多。和睦屯村位于胶北街道办事处西部,传统的种植与销售模式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和睦屯西瓜”的品牌效应。赵金龙还发现,村里还有些家庭生活困难。来到和睦屯村后,赵金龙从青岛监狱争取到10万元大棚配套帮扶资金,启用帮扶建设的14个冬暖式高效农业大棚;又在青岛市农委的支持下,争取专项资金,打造了50万元的两条生产路。大棚帮助村集体解决了收入问题,生产路帮村民把种的水果运出去了。冬天他又联系买家为村民销售白菜。
“搭桥,修路,给钱,给物,都不如有个好班子。”然而,在赵金龙心中,要让村庄发展起来,最重要的还是村两委班子健全,带着村民致富。“这些都是上级的支持、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不是我一个人的作用。”赵金龙说。和睦屯村的党支部书记孙福军在村两委工作了近26年,“宁舍小家顾全大家”,为了社区服务中心倒地,他狠心拆除了自家兄弟的房屋,又自费为兄弟建新房。去年,他被评为了“最美胶州人”。
“普惠+个惠”是赵金龙一直坚持的原则。做为“娘家”,青岛市司法局对赵金龙这个“第一书记”也是大力支持。他从青岛市司法局、青岛监狱、中苑律师所争取、协调到多比资金,为村庄社区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建立社区法律夜校,增设社区篮球场和老年门球场。即将增设4台社区自动净水机,可以满足户均每天20升的直饮水需求。
“人民的好书记,百姓的贴心人。”在赵金龙的办公室挂着这样一面锦旗。这是他为村里的孙福清办好托养治疗后,孙福清的家人送来的。孙福清患有二级精神残疾十余年,却因患病严重无法自己办理残疾证明,家庭负担极大,赵金龙请残联的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又为他联系好托养治疗,交了两年的治疗费用。
“要为和睦屯村的长远发展打算。”赵金龙规划着。2014年,他打算先将自动净水机启用,再将法治文化惠民广场建好,“我们打算引进大型的农业机械,再修建储菜库,这样不仅和睦屯的农业发展了,也能辐射周边村庄。”(曹薇 牟丽娜)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