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红军
在烟台市胜利街,一个大型商场正在建设之中,近在咫尺的基督教堂依然耸立。这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教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特色建筑得以保留。
“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把保护传承放在第一位,绝不为追逐经济效益而对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破坏性的商业包装和改造。”烟台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玲说,“凡是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施工,必须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先行依法定程序审批,规划行政部门依据文物部门意见进行规划审批。”
这些天,记者走过了临淄、青州、蓬莱、烟台、青岛等五个城市。如今,这些城市不但充满活力,而且传统与现代融合,在破解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难题中有着自己的特色,“鱼”与“熊掌”兼得的故事并不少见。
“青州市注重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相互促进融合,逐渐形成了文化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经济优势反哺文化建设的双向互动格局。”据青州市文化馆副馆长李江涛介绍,云门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海岱惟青影视文化产业区、中国(青州)书画艺术城等3个文化产业项目成为青州市“转调创”重点项目。而这些项目的投入建设,也引进了全新的文化产品和理念,带动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书画产业为例。青州市初步形成了九大书画市场、六大书画写生创作基地、五个书画交流培训平台、三个民间支持体系在内的“9653”书画产业集群,而高档次的书画展览或展销会、星罗棋布的画廊,也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今年上半年,青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4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1.89亿元。
新闻推荐
□魏东任树海报道东营市康森秸秆制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可降解餐饮具生产线。图为车间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工作。□本报记者魏东李明本报通讯员马庆亮张忠达...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