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完,该见的人见了,该说的话说了,该喝的酒喝了,还要收拾起行囊,再远的路也要走出家门。
这些年,笔者时常会在春节前后回到老家。在那个僻远的山村,村民除了养猪,想增加收入,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会点建筑之类手艺的多挣些钱,啥也不会的只能靠力气少挣点。
每次回去,笔者最愿做的事儿之一,是与从各地赶回家过年的村民坐在一起,听他们说话。他们说在上海的高楼大厦,从来不知道害怕的他们坐在快速上升的电梯里,直觉得头发晕;说青岛浴场夏季挤满了人,“就像下饺子似的,人挨着人,看着就不舒服”;说广东蒸出来的米饭是一粒一粒的,还是老家的好吃;说在深圳、天津、秦皇岛建造的工程,完工后他们就没机会看到了。听他们说这些时,笔者很少插言,总是微笑地听着。虽然用老家的话说,有的人有些显摆,但笔者却从中听出了自豪,因此愿听。
他们从不说在外遇到的不顺利或不高兴的事儿。远离亲人,远离能帮上忙的乡邻,笔者知道他们难免会遇上这类的事儿。高温严寒里的苦撑,伤病时工棚里的独卧,还有可能遇到的羞辱,他们都不说。听着、看着他们的自豪、高兴甚至是显摆,笔者想,他们不说,不仅仅是因为过年了,大家应该说些让人高兴的事儿,伤心事提起来会败大家的兴,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给亲朋、乡邻这样一种感觉——我们在外边,一切都很好——这种感觉让亲朋和乡邻为他们高兴。对此,大哥曾说,那么远、那么不容易地回家过年,不就是为了让家人高兴吗?
甚至,如果不是特意被问到,他们没人提起在外辛苦一年的收入,即便是被人骗白干了一年,即便被人拖欠的工钱可能很难要回来。也因为这种举村同乐的高兴,笔者问他们在外的遭遇和收入时,也总是单独问。这时,他们会说出在外遇到的种种不如意的事儿,沮丧和失望写在他们的脸上。可一走进人群中,他们又是一脸的高兴。
笔者曾不止一次地想,作为农民,这是祖辈流传下来。我们的先祖传承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让我们赖以生息的脚下土地,还有什么时候都要笑着面对生活的勇气。有一年秋收时节,笔者回到那个山村时,正赶上连续一个多月的秋雨,全村只有一户人家把花生收回家,其他的都烂在地里,这可是村里人秋季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就是这样,村里的妇女照样抱着孩子凑在一起拉闲呱,男人们照样凑在一起说些天南海北的事儿。没有人提起他们烂在地里的花生,没有人说起他们当年地里的收入有多糟。大哥说,辛苦种了,老天不让收,是老天的事,你哭花生也烂在地里了,有什么用?
现在,脚下的土地越来越不再是部分农民赖以生息的根本。笔者想说的是,告别了土地,但别告别先祖们传承给我们什么时候都要笑着面对生活的勇气。俗话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的先人在苦苦挣扎中说这句话时,是让后人明白:既然如此,就别老哭丧着脸。
前路并不顺利也必须走出去,在外谋生并不如意也必须面对,那就对父母、对妻儿、对乡邻微笑着,微笑着背起行囊走出家门。
这种微笑,不仅能给留在家里的人以安慰,也能给自己在外以信心。愿留在家里的人人安好,愿走出家门的再次踏上返乡路时能有满意收获。
□农村大众报评论员肖民
新闻推荐
全军运动医学微创技术下基层巡讲活动(淄博站)暨鲁中地区运动医学学术交流会在第一四八医院举行
本报讯由全军运动医学关节镜分会主办,第一四八医院协办的全军运动医学微创技术下基层巡讲活动暨鲁中地区运动医学学术交流会于3月12日在第一四八医院举行。全军运动医学微创...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