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陈东宝)莒县编办自单设以来,主动将机构编制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找准服务发展的结合点,在“调结构、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上做好机构编制文章,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提速发展。
围绕“调结构”,在理顺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县编办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者,自觉把机构编制工作融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承担起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服务经济建设的重任,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通道路。根据中央大部制改革要求,莒县于去年开展了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改革后,县政府工作部门24个,合署机构1个,行政机构编制总量未突破上级规定的限额,人员编制总额改革前后保持不变,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同时,县编办积极牵头协调,协助有关部门加快推进纪检、监察、医疗卫生、教育、司法、水利、开发区等行业改革工作,逐步理顺行业管理体制,为全县经济和社会提速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围绕“优环境”,在深化政府职能转变上下功夫。县编办以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县”为契机,以开展部门“三定”工作为抓手,在协助抓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化人居和创业环境的同时,加大政务环境优化力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县机构改革方案,在各部门原“三定”规定的基础上,对照市政府部门的“三定”规定,科学规范部门职责。共核定县政府部门职责 316条,调整111条,其中取消26条,增加18条,加强39条,部门间互划28条。
围绕“促发展”,在盘活用足机构编制上下功夫。该县编办按照“管住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机构编制管理总要求,在管住总量的前提下,围绕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疏堵并举,动态调整,充分用足现有机构编制存量,解决涉及发展大局的机构编制问题,切实发挥现有机构编制的使用效益。坚持把机构编制资源向转方式调结构、蓝色经济区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倾斜,先后在对接蓝色经济、节水型城市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县、金融监管、粮食管理、书画艺术发展、土地储备、财政预算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等方面,加大机构编制支持力度,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到最关键、最急需、最重要的部位。
围绕“惠民生”,在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莒县编办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惠民生”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着力推进涉及民生工作相关部门的职能转变,着力深化涉及民生工作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着力加强涉及民生工作机构编制的资源配置,帮助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强化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为民服务的层次和水平,真正发挥机构编制效能,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刘江雪)随着节气的变更,日前,莒县小店镇的1.6万亩绿芦笋进入停采留苗期。据统计,今年全镇共收获优质绿芦笋1500万公斤,全部通过外贸加工企业出口到亚、欧等13个国家和地区。据介绍,今年该镇...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