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王辉 管仁超)在2011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莒县以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为目标,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为手段,积极整合有关涉水建设项目,聚力打造南部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大区,这意味着该县“北部装满粮袋子,南部鼓起钱袋子”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目标已由分步实施迈入全面建设阶段。
管道建设拉框架。莒县针对南部山丘区乡镇水源少、浇水难的实际,充分利用水库与项目区的自然落差优势,大力发展高效自压节水灌溉工程。围绕特色农业发展布局,尽量增加管道长度和密度,拉起布局完善的高效节水灌溉框架,为灌区今后继续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目前,在该项目区内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中,已铺设通到田间地头的地下输水管道186公里,完成投资2710万元。
框架边缘增水源。莒县在平原区先期开展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按照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小流域综合治理、水资源优化配置、新农村建设环境优化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叠加。针对南部山丘区实际,在输水管道末梢预留接口,并在周边区域建设机井、蓄水池等小微型水源工程,使输水管道随着小微型水源往规划灌区之外延伸,逐步实现水源全覆盖。年内计划建设83项小微型水源工程,总投资950万元。
聚点成片扩效益。按照集约化建设、规模化发展的原则,逐步打造出南部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大区。截至目前,已在南部7个乡镇建成8个小型灌区,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2万亩,占到区域有效灌溉面积的51%。2011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完成后,小型灌区将达到13个,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15万亩,占区域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也将提升到63%。
“阳光”建设保质量。莒县把加强廉政建设、增强工程透明度作为保证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在项目实施前,该县集中进行廉政强化培训,并同参与人员签订责任状;把项目的招投标放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进行,并邀请纪委、检察、审计等部门全程参与监督;设立受益群众监督岗,聘请受益群众中的具有一定工程施工经验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社会监督员,监督工程质量和部门、乡镇的作为;实行双重审计,县审计部门全程跟踪审计的同时,水利局的内部审计办公室还对项目进行随机审计。
创新管理促长效。积极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计划将工程交由项目所在乡镇成立的农田灌溉合作组织进行管理,由其具体负责各灌区内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建立“互助合作、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新型用水体制。此外,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水管员,使之成为灌区管理维护的称职执行者,由此逐步建立起政府监督合作组织、合作组织考核水管员的三级工程管护体制。目前,该县已在南部四处乡镇成立了4个农田灌溉合作组织。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董瑞席)为适应新形势下干部人事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组部要求,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