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靳绍帅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作为清华大学在日照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清大华创科技孵化器开园一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东港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在清华大学的关心、支持下,依托清华大学科技园的运营和资源优势,坚持“持股孵化”“精品化”和“外部引进”的方向,为入孵企业提供包括融资、管理咨询、清华大学的技术支撑、营销策划、上市支持等一整套的服务,积极争取为日照转方式、调结构,发展蓝色经济,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出更大贡献。
孵化器运营显见成效
一年来,清大华创科技孵化器没有走“建房出租”模式,而是在深入了解创业者和创业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坚持“持股孵化”“精品化”和“外部引进”方向的理念,对所有入驻项目进行全面调查。在入驻项目的市场前景、技术先进性得到可靠的确认后,清大华创科技孵化器提供资金,占有一定的股份,与入驻项目结成紧密的股份合作关系,使得孵化器能够全面、准确了解入驻项目的情况,从而能够准确地为入驻项目提供包括融资、管理咨询、清华大学的技术支撑、营销策划、上市支持等一整套的服务。这个模式符合科技部的要求,符合创业企业的需要,能够为日照今后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富有很强的生命力。在这个模式的作用,清大华创科技孵化器现已有两家企业进入股改程序,计划在3年内上市。
在这个模式的吸引下,一年来,清大华创科技孵化器新增入驻企业12家,目前累计达到86家,主要集中在节能减排领域。此外,全年共为日照市从清华大学引进18项高新技术项目,如膜分离技术、海洋微藻生产DHA藻油技术、海洋潮汐发电技术、生物酶法生产甘露醇技术等,这些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必将为日照市发展海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做出巨大贡献。
清大华创科技孵化器还积极推进日照本地企业的节能减排和技术革新工作。为把这项工作做好,清大华创科技孵化器在市科技局和各区县科技局的支持下,逐个走访相关企业,摸准企业的真实需求,然后先后从清华大学抽调教授、专家30余人次到日照,为相关企业“把脉诊断”,量身定做改造方案。
为了落实好清大华创承担的“为日照市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为日照市引进更多科技企业”的任务,清大华创科技孵化器积极发挥“清华教授公馆”住宅项目的安居作用,目前已有150多位清华大学教授、专家到日照市安居创业。这些教授、专家的到来,不仅将改变日照市高层次人才不足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清华大学工科为主的特点,教授、专家普遍都有科技项目,通过清大华创科技孵化器这个培育科技企业的平台,这些教授、专家手中的科技项目都将能够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产业基地项目积极推进
清大华创集团的模式概括地讲就是:论证学校研发的项目——— 持股孵化——— 将孵化成功的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就是把孵化成熟的项目,或者增资扩股扩大生产,或者将技术或者公司直接转让。为了更好地支持日照发展蓝色经济,打造海洋特色新型城市,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经清华大学有关领导和部门同意,清大华创积极推进在日照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项目。
清大华创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规划用地307亩,总投资8.8亿元,主要为已经孵化成熟的高科技项目和高科技公司提供大规模产业化的平台。产业基地项目的建设,将为日照市打造年产值超过30亿元的高科技集群,将为日照市新增5000个就业岗位和每年贡献2亿元以上的税收。
发展前景展望
现在,通过清大华创科技孵化器,清华大学和日照市积极互动、相互支持的局面已经形成,双方高层互访频繁,清华大学的高科技项目和高科技人才源源不断输送到日照市。能够为日照市今后长足发展的日照市—清华大学全面合作关系正在筹建中。
在此大好局面下,我们将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积极依托清华科技园的运营和资源优势,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帮助这些企业尽快成长壮大,并争取2010年底成为国家级孵化器,为日照新打造一个“国字号”平台;
二是积极响应日照市委、市政府发展蓝色经济、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号召,通过举办清华大学——— 日照技术对接会、日照市科技型企业上市辅导会等方式,将更多的清华大学的科技项目引到日照;
三是积极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工作,力争用5年的时间推出2-3个上市企业,为日照市培育新的税源。
这三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将成为日照市发展蓝色经济、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新亮点,必将为日照市和东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陈蕾)10月11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自2011年起,日照市对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调整后的筹资标准、个人缴费及政府补助...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