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土地流转是一种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东港区陈疃镇通过土地流转给农村带来了喜人变化,让农民成为“双薪”一族,圆了农民的创业梦,创新了养老模式。
土地流转生“金蛋”
土地流转,不仅“转”活了大量土地,还造就了一批新型“双薪”农民。
麦收一结束,沈一村村民惠兰荣就以自家2.75亩农田作“股”,“转”给了日照美露蓝莓有限公司,当起了小股东。惠兰荣虽然少了一半农田,但收入却变成了两份,一份是每亩土地每年650元,还有政府、村里补贴的350元;另一份是打工的收入。像惠兰荣这样的“双薪”农民,在陈疃镇还有不少。按合同,不但参与流转的农户每年底能提前支取下一年的“流转金”,而且还有一份新工作,每月按时领到“工资”,摇身一变成了“双薪”一族。
土地流转拓展创业空间
以前,很多农民出去闯荡,而现在很多在外闯荡的人却放弃城里的工作,回村二次创业,搞起了规模种养,圆了不少人的创业梦。
上蔡庄村的张善富,原本在城里开了一家汽修厂,收入稳定,小日子过得很殷实。但是,他却回到镇里搞养殖。起初并没有得到家人理解,妻子认为放着好日子不过,既搭积蓄又担风险,心里不痛快。土地转入第二年,当年就实现收入近百万元。受其影响,下蔡庄的老李也回村流转了300多亩山岭薄地,发展起了有机绿茶。
土地流转创新养老模式
观念一变天地宽,思路更新谱新篇。如今,土地流转成了时下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剂“猛药”。60多岁的许延贵夫妇尝到了甜头,今年又把自家那亩地和儿子的2亩地一同流转了进来。他说:“种2亩地毛收入也就是3000多元,去掉成本,满打满算剩千数块,要是把这2亩地流转出去,光租赁费就得1000多元,划算!这样,以后生活费就有了,可以少给孩子添负担了”。
“俺就坐在树底下看门,仨月下来挣了1600块钱,年头到年尾也花不了!”79岁的孟照余是个“临时工”,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只干了仨月就够全年受用的了。
据悉,该镇仅西尚沟村就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赚取120多万元的“养老金”,人均增收千余元。
新闻推荐
▲2010年是新中国人民防空事业创立60周年。为进一步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繁荣日照市书法艺术,11月14日,市人防办、日照日报社、市书法家协会共...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