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B1版)
“多服务、不干预,多帮忙、不添乱,多设路标、不设路障,多讲怎么办、不讲不能办”。这是毛继春在全区半年总结大会上提到优化发展环境时讲到的一段话。
企业和投资者评判一个地方发展环境的优劣,最直接的感受是政务环境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而就是这种优质高效的“软环境”,成为推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真正的“发动机”。
“我们来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不是因这里的‘优惠\’。”中铁物产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少春谈起投资初衷,直言不讳:“我们更看重的是可持续的环境优势,是这片海、这方人。”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充满激情、富有效率的团队,将科学的决策和高效的执行作为天职。在这里,“人人都是服务环境”,打造“诚信、文明”的政务环境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只要项目定了干,一切手续我来办”的全方位、全天候、保姆式服务,让中外客商宾至如归。
“一个党群工作部对接市直23个部门”,“实行窗口一站式办理、一站式通关、一条龙服务”……
对这种高效的、精细化的服务,企业深有体会。“威亚”落地之初,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威亚”北门建了一处绿色韩式建筑,作为项目方、施工方工地办公室和园区项目推进办公室。项目投产后,这里又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工地办公室、后续项目临时办公室,天长日久中韩双方项目推进人员都生出一种浓浓的“小绿屋情结”。从加拿大留学归来的王瑜,进入开发区招商局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代表政府”长驻“威亚”。作为威亚“编外员工”,自带电脑与“威亚”员工一个办公室办公,既是第一时间协调各个相关部门解决生产中困难的协调员,接待前来考察参观时的讲解员,还是国家政策的信息员,更是“大保姆”,从为韩方人员子女联系上学,到陪着考机动车驾照。
2005年3月,日照凌云海糖业集团刚竣工投产,国家质检总局即出台规定,自7月1日起,对原糖产业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这对“凌云海”来说,无异于一个“封杀”令。
按常规,这一套手续应由企业去跑。可此时,能否帮企业在老政策“关门”前拿到新的“入门证”,成为考验开发区“软环境”的一道加试题。日照市有关部门与开发区派专人去省进京常驻,终于帮“凌云海”在最后时限前拿到了宝贵的生产许可证。
而此时,许多中小型糖厂因未拿到证纷纷关门。凌云海抢先一步,获得了难得的发展跳板:先是以超低价购买了一套生产设备,节约资金1个亿;紧跟着,看准市场供应量不足的瞬间之机,两次从南美大举进口食糖。2006年春节刚过,价格大涨,“凌海糖”挖到了投产后的第一桶金。
如今,“凌云海”已是世界最大的食糖生产企业,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由此跻身世界最大食用糖生产基地行列。
更诚恳的态度、更全面的“换位”、更细节的服务,已吸引了全球4大跨国粮商中的3家落户,全国铁矿石进口贸易商前10位中3家根扎日照,中纺粮油、中储粮油、中国铁物等大企业蜂拥而来。目前,全区61个大项目特别是14个市重点项目建设顺利。
大项目对生产力的带动作用明显。今年1-7月,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1.2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加值87.3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45亿元,同比增长26.7%;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进出口总值32.6亿美元,同比增长45.2%;
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刚刚出台的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发展意见的文件中,再次明确提出,要以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体系、打造最佳投资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营造转型升级良好环境。
而在全市开展的新一轮思想解放和“执行力、创新力、公信力”建设年活动中,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正以决策执行、工作落实为主线,努力促使干部职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执行纪律,全区上下正形成一股千方百计抓落实、你追我赶促跨越的强大合力。
城市建设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
新闻背景:
经济,不是发展经济开发区的惟一目标。建设“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题中应有之义。
“东海工、西保税、南古镇、北商住”,在优化区域功能的基础上,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城市功能提升及商住繁荣计划,加大环山、沿河、临海生态治理,为人民群众打造有幸福感的文明家园。
曾几何时,开发区这片土地上连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没有,路不通,水不通,更不必提商住休闲设施了。
如何弥合发展的时空差距,并创造出后来居上、跨越腾飞的奇迹,成为一个沉甸甸的命题。
目前,建成区14平方公里已基本实现了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通讯、热力及有线电视和场地平整的“九通一平”,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沙墩河、崮河河道通畅,傅疃河口湿地沙鸥翔集,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医院、学校、广场,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齐全。
20年的发展,20年的积累,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建设经验。如今,按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标准,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着力建设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为人民群众打造有归属感、幸福感、荣誉感的文明家园。
城市建设,规划是龙头。按照海陆、市区、区港一体化的原则和总体发展思路,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区域功能进一步被明确。
东海工,即在日照电厂以南、电厂灰坝以东的岸线,进行大规模填海造地,规划建设船舶修造、配套,海工装备,渔港经济基地,吸引更多海洋工程项目落地,促进海洋装备制造产业的崛起。
西保税,即结合疏港高速公路、山西中南部铁路大通道、青日连盐铁路等工程建设,在204国道以西规划10平方公里的综合保税区,使港口和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向西延伸,拓展为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虚拟口岸、铁路物流、服务贸易五大功能,打造现代化加工贸易和物流中心。
南古镇,即深入挖掘夹仓曾经为日照四大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商业居住理念,引入傅疃河水,高标准建设集明清民居四合院、海洋民俗文化展示、休闲度假、影视娱乐、商务会所于一体,打造有特色、有人气、有震撼力的鲁南古镇、江北水城。
北商住,即承接老市区、新市区服务功能和公共资源的辐射,把天津路以北、铁路以南、204国道以东和连云港路以北、兰州路以东近2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调整规划,开发建设商住区。
围绕这一规划,一系列行动迅速展开:规划商住区范围内的工业企业正拟搬迁;崮河、沙墩河截污和拦河坝工程正在推进;商务车、海工基地配套的各条道路建设正在推进……
一座激情澎湃、活力无限的现代化新城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告别20年历程,开发区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在今年的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上,市委书记杨军这样寄语开发区:“在贯彻落实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区过程中,开发区既承担着重大战略任务,也面临着难得发展机遇,特别是发动机、浆纸、变速箱等大项目的顺利建设,二三期效应不断显现,不仅是对开发区发展发挥了引领聚集效应,也对全市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带动作用,开发区要继续抓住不放,加快推进。”
“重大、难得、引领、带动”,杨书记寄语中的关键词勾勒出了一个让12万开发区人民为之激动和振奋的美好蓝图,实现这个蓝图,开发区当仁不让、而又任重道远。
千帆竞发,是大海的召唤,车流如潮,是力量的凝聚。用开放创新诠释科学发展的精神,用激情创业续写蓝色经济的畅想,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必将再谱华章,再创辉煌!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李鲁东梁远林)8月23日,日照海事局、日照港集团港口建设费征收推进会上获悉,自2011年10月1日起,港口建设费征收主体由原港口经营人调整为海事管理机构,征收标准下调20%,征收对象不变。...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