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庄裕方 吴奇华
7家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5亿元,利税0.3亿元,短短的几年间,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山街道逐步从内向型经济向外贸出口型经济转变,而该街道也依托区位优势,转变服务理念,打造了一条集出口、临港物流、海洋化工、近海养殖、远洋捕捞于一体的蓝色经济产业链条。
临港就是优势
8.6公里,这是奎山街道中心驻地与日照港的直线距离。2008年,该街道在新的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定位,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将奎山发展成日照的腹地。在临港优势的带动下,奎山街道现已有大中企业33家,配套项目82个。今年上半年,该街道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
以出口为主的三汇玻璃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丁兆唐跟我们说:“我们落地在奎山,是因为看中了这里的地理位置,这里不仅临港、交通方便,还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跟老厂相比,我们仅交通运输费,一年就节省了5000多万元。”
打好发展基石
奎山借助开发区三年基础设施大投入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框架,加快推进桂林路供热换热站、天然气门站和奎山110KV变电站“三站”建设,全力配合抓好供热中心、工业废水处理中心建设,增强项目配套能力。四通八达的交通是企业发展的血脉,基础设施配套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正因为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使奎山成为企业发展的宝地,诸多大项目落户奎山不是“偶然”。
强化服务 搭建平台
“众星拱月”是奎山党委和部门服务帮扶企业,力促企业做大做强最形象的写照。一方面,奎山成立了由区级领导挂帅的产业促进办,将全街道45个村与产业办捆绑,主攻产业招商和产业帮扶,每一个产业都有10多个单位和部门围着转,为企业从引进、建设到投产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另一方面,优化投资环境,率先在全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铁心硬手整顿发展环境,并建立规范了行政服务中心和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两大服务平台,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在全街道构建了投资创业的“绿色通道”。
新闻推荐
12、国家和省制定的与无线电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山东省...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