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是第50个学雷锋日,也是第14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这个日子对于赵娜来说,有着更多的感悟。“志愿者日是我最重要的节日,我永远是一名志愿者。”赵娜说道。
“大姐,气温开始回升了,应该让大娘出来透透气了。”3月1日,春寒料峭。赵娜来到市中办小韩庄村民孟宪荣家中,帮助孟宪荣照顾71岁长年瘫痪的婆婆。当看到老人倚着被子半坐在床上时,赵娜对身边的孟宪荣说道。
这已经不是赵娜第一次来孟宪荣家。孟宪荣家境贫寒,夫妻二人需要照顾长年瘫痪在床的婆婆和患婴儿瘫的妹妹,还有一双未成年的儿女。全家唯一经济来源靠丈夫庞吉国在外干建筑。丈夫在外打工,照顾两位病号的重担落在了孟宪荣一人的肩上。虽然只有44岁,但是长年累月干繁重的家务活让孟宪荣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2012年4月,赵娜了解情况后,每到周末都会来帮助孟宪荣一起做家务,给老人梳头、洗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孟宪荣至今记得,赵娜第一次来她家时的情景。“一看就是干净利索的小姑娘,肯定会嫌脏。”出乎孟宪荣意料的是,赵娜挽起袖子就给老人换衣物,洗晒,丝毫没有嫌弃的意思。尽管老人不能说话,但每次看到赵娜,都会面带微笑点点头。赵娜说,每次她来,老人都很高兴。时间久了,老人已经把她看成家里的一员了。
2008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赵娜便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山东计划,成为一名志愿者,服务基层两年。赵娜说:“报名时我就想做一粒微尘,让青春在基层度过。”
2008年,她被分配到德州市德城区团委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在志愿服务期间,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成为她的“联络站”。她时常为老人们表演节目,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她还组织志愿者在街上为贫困学生募捐,通过多方联系企业、资助人等方式为贫困学生筹集助学金,帮助100余名贫困学生实现了大学梦。
2009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德州设有分会场,赵娜被抽调到德州市志愿者协会参与全运会的筹备和举办工作。从2009年4月到10月,每到周末,她都要到中心广场宣传全运知识,发放蓝丝带,普及全运知识。并拍摄征集了近千张笑脸,组成了“德州笑脸墙”。她创建了“拥抱全运志愿德州”QQ群,让志愿者及时沟通交流。
服务期结束后,她被分配到市中街道办事处工作,成为一名乡镇干部。赵娜说:“尽管服务期已满,但是我在志愿者的岗位上并没有退下来,我要做一名永不退役的志愿者。”
2010年参加工作的第二天,她就找到该办事处的民政助理和团委书记,要求找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利用周末义务照顾老人,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到目前,由她照顾的老人和留守儿童达10余名。
13岁的李隆鑫,在市中中学读初一,是市中街道办事处南徐村人。在他一周岁时,父亲因为车祸离开人世,后来母亲改嫁,他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赵娜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赶到李隆鑫家,给孩子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临走时,赵娜对孩子的爷爷奶奶承诺:“您二老放心,我会时常过来看孩子,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我会尽可能多的提供帮助。”
平时,赵娜还经常参加各类公益活动。2011年9月,她报名参加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三下乡”活动。每年的“雷锋日”和“国际志愿者日”的活动现场都有她忙碌的身影。每年6月1日,她都要去市特殊学校,和那里的孩子共度节日。
邢飞飞
照顾瘫痪老人做老人的知心“女儿”
两年志愿者做服务基层的“微尘”退岗不退役做永远的志愿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马新立)近日,5名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优秀在校大学生来到房寺镇邢店社区,牵手社区里正在放暑假的80多名孩子们,开展为期9天的暑期教育讲座,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辅导课。“平时...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