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打扫两公里长的盘山水泥路,刘长青坚持了好多年。 首席记者 张红中 摄
在洛南县保安镇文峪村村道上,人们总会看到一名穿着朴素的老人拿着扫帚和铁锨打扫着两公里的盘山水泥路。村民告诉记者,老人叫刘长青。
昨天,记者见到了老人,他正忙着清理山路上的碎石、泥土和树叶。
说起刘长青
村民们无不说好
今年69岁的刘长青有着45年的党龄,1971年7月1日,在沈阳空军部队当兵的他,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五好战士,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役之后,刘长青跑过运输、给县建筑公司开过车,2003年,村上遭受洪水灾害,他回村当起了村干部,挑起了灾后重建的重任,一干就是十多年。
因为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威望高,刘长青几乎年年都被镇、县评为优秀党员,同时身兼镇上的土地协管员、人民调解员、警风警纪监督员等。多年来,刘长青获得的奖状、荣誉证书有一尺多厚,老人说,这些代表了群众和组织对他的认可,因此都被他细心地保留着。
刘长青原来住在文峪村东岭山顶上,这几年,不少村民迁到了山下的移民点,他也搬到岭下柳湾桥旁,和二儿子住在一起。“他经常帮着困难家庭收谷子、盖房子,总为大家的事情出力。”说起刘长青,村民们无不说好。2007年,刘长青带领村民将村里通往东岭山上的土路修成了整洁的水泥路,乡亲们高兴了好一阵子。
只要有闲暇时间
他拿着扫帚和铁铲去护路
由于住在坡底桥头附近,每天都能看到村民上坡种地来回跑,刘长青发现水泥路上有人堆放秸秆柴草和垃圾,特别是夏季暴雨时节,山坡盘山水泥路上泥水横流,时有滑落碎石,冬季下雪天时,东岭高寒,路面易形成冰溜,积雪清扫不及时,骑摩托车的人就会摔伤。于是,刘长青主动开始打扫路面上的杂物。此后,只要有闲暇时间,他便拿着扫帚和铁铲出门护路。
“扫一天政府给你开多少钱?”经常有过往村民这样问,每每听到这样的问话,刘长青总是一笑了之。一开始,村民们都认为刘长青坚持不了多长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刘长青也从村干部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可他始终将这两公里的公路清扫得干干净净。村民们也被他所感动。
“村民一声问候
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2015年8月11日晚,一场暴雨将泥石冲到桥上。第二天早上,齐脚踝深的稀泥阻断了村里的路,见此情景,刘长青拿起扫帚和铁锨就开始清理路面。整整一天时间,他将桥面上淤积的泥巴杂物清除干净。为了防止桥面再次积水,刘长青专门借来冲击钻在桥上打了两个漏水洞,解决了桥面积水的问题。
“老刘的行为让我们非常感动,同时也是村里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在他的带动下,现在有不少村民也主动开始扫路了。”说起刘长青,村支部书记聂计山十分感动。
“我是一个老党员,扫路也不图啥,过往村民一声问候,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老了还能给村民做一些事情,我心里也舒坦。”采访中,刘长青告诉记者。 首席记者 张红中
新闻推荐
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来自商洛市“双包双促”扶贫攻坚的报告
市司法局邀请市核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根宪为包扶的洛南县四皓镇姚沟村群众讲解核桃嫁接、科管、病虫害防治技术。市长陈俊与包扶村干部商谈确定包扶工作方案。市委书记胡润泽深入包扶贫困户家中...
洛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洛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