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淼
徐山林同志曾长期担任陕西省党政领导职务,对陕西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
山林同志热爱诗词,工作之余创作了大量诗作。现在,他将五十余年创作的诗词汇集成《山林诗草》,嘱我作序,我深感荣幸。
“诗言志,歌咏言。”《山林诗草》的二百多首诗,是作者五十年来工作、生活、情感的真实记录。山林同志主持和参与了陕西许多重大决策,经历了不少重大事件。陕西如何加快改革,扩大开放,脱贫致富,兴陕富民,都是山林同志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大事,这些都生动地反映在他的诗作中。这些诗作都是时代的记录,在陕西的建设与发展中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山林同志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责任心。一九七六年,他到安康做地委副书记兼安康县委书记。赴任第一年,就遭遇到严重的大灾荒,农村许多户缺粮断炊,甚至吃草根、树皮。他日夜不安,徒步四百里,走村访户,了解灾情。他在《春荒》一诗中心情沉重地写道:“青山枉多情,流水空弄声。灾重年大馑,万户炊难成。春荒燎似火,粮站人如云。阡陌麦熟远,心绪日日沉。”这种“日日沉”的“心绪”,浩茫,沉痛,充满着责任感。对于人民的这种深厚情感和强烈责任,使他敢讲真话,勇于担当,坚持从实际出发,解决群众的痛苦和问题。
山林同志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名山大川,古迹胜景,都留下了他的思古幽情。他最热爱最牵挂的还是他的家乡安康。《山林诗草》收集的二百多首诗词中,歌咏家乡安康的诗词多达六十首左右。家乡小戏,紫阳春茶,崖畔的七里香,山间的潺潺溪流,羊山的风光,香溪洞的美景,对家乡建设成就的由衷喜悦,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都生动真切地反映在他的诗词之中。家乡是生命的摇篮,它联系着自己的亲人,记载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家乡还是心灵的依靠、感情的寄托。思念家乡就是一种乡愁。“秦岭参天树,巴山五彩云。心藏金州月,梦生汉水情。”山林同志的这首《乡愁》,集中反映了他对家乡魂牵梦绕般的思念。
诗言志,诗也抒情。山林同志充满感情的诗作,既反映在他赠送、怀念朋友的作品中,也体现在对家人的真挚感情中。二○○五年,他的夫人陈天芝因癌症不治去世,他在几年中先后写了四首怀念诗:“听风听雨听虫鸣,秋深秋残秋煞人。落花落叶皆落泪,孤灯孤影孤独心。”(悼天芝之二)“耳畔又闻旧时声,尽是当年欢聚情。撩起往事知多少,决开心河意难平。”(《听旧时录音伤怀(悼天芝之四)》)情深意重,令人感动不已。
徐山林同志有着多方面的艺术爱好,他集邮、写字、写诗。
他的集邮史长达七十年:“三余好耕方寸田,两度沧桑五十年.”“莫道区区池水浅,秀水涓涓胜甘泉。”(《邮趣》)。
他热爱书法,上小学时即学习颜体,后又兼习隶书,其书法作品受到好评。“守拙苦耕是正道,媚俏哗宠坠荒唐。面帖百家终有悟,写出自家味最长”(《书法一得》)。可见他对书法的感悟和所下的功夫。
写诗更是他的一大爱好,从诗稿上所收录的从一九六二年的第一首诗算起,至今已坚持了五十余年。他的许多诗,是在外出工作乘车途中构思出来的。他有一首《车中哼诗》,谈到了他的创作感受:“难得走车有闲暇,一缕诗意漫升华。穷搜枯肠捕往事,潜入辞海苦寻佳。张郎信口诗如水,贾僧推敲始成家。吟成一首山乡赋,停车忘饮紫阳茶。”
山林同志身居高位,肩负重任,工作十分繁忙。他的这些爱好,说明他还有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我认为,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这些爱好相当重要,起码可以防止精神的偏枯,也有益于个人才能的全面发展。山林同志坚持写字、作诗、集邮、收藏,这些使他享受艺术创造的愉悦,体味人生的趣味,使心灵得到滋养,精神获得丰富。而他由于工作位置所具有的开阔境界、丰富知识和多样实践,又给他的艺术创作注入了特别的营养,使他的艺术爱好与本职工作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读《山林诗草》,很有感触,遂拟小诗一首,既是自己的体会,也是对大作出版的祝贺:
回眸才觉雨烟稠,尽瘁生涯浪里舟。
尘老关中兴陕计,云深秦岭振农谋。
迹踪白首人如菊,吟絮黄楼月似钩。
新岁新茗新色味,乡愁一缕到金州。
(郑欣淼: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辉)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于今天上午开幕。昨日下午,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预备会议在陕西宾馆召开。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宝根主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春...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