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薛璐
8月23日,是今年的处暑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就是说炎热的夏天将过去,到此为止了。
暑热渐消秋意浓,本是出行好时机。然而,记者从市内各大医疗机构了解到,最近各类“秋季病”却开始“扰”民。因为,经过夏季高温的袭击,人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再加上季节交替之时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体质较差者难以适应而容易感冒发烧。此时应注意,夜里不要受凉,尽量少用空调和电扇,注意冷暖变化,以防疾病“秋后算账”。
那么,处暑已过,我们要预防哪些疾病呢?
病从口入 初秋要预防腹泻
秋季,人感冒后,常常出现拉肚子,腹泻的情况,病从口入是“元凶”。
“秋季腹泻病是病毒感染所致,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这种病毒在体内一般有1至3天的潜伏期,主要是卫生习惯不好,使病从口入。另外,外感风凉导致抵抗力下降也有可能得秋季腹泻。”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主任梁民说。
婴幼儿、老弱病者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发病时,大多数人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流鼻涕、发热等,其中一些人还伴有呕吐症状。这些症状出现后的12小时至24小时之内,就会开始不断腹泻。此时若不及时送医,或者当成感冒或消化不良等疾病治疗,就会延误病情。
要注意的是,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无效,反而还会造成不良后果。梁民说,一旦腹泻,有些人会控制饮食,生怕加重病情。事实上,绝对不能禁食,腹泻后更需要营养丰富的食物,以防腹泻后营养不良。只有在一种情况下需要禁食,就是频繁呕吐时需要禁食,同时需要到医院吊针补液。
预防秋季腹泻,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食腐败变质的食物,不暴饮暴食,生吃瓜果蔬菜时要清洗干净;同时,应注意保暖,加强身体锻炼。
暑消寒长 秋季关节炎容易犯
立秋之后,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夜间寒气渐渐袭人,此时,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冯宏伟说,很多患有风湿病、关节病患者对于季节转换很敏感,尤其是阴天、下雨、寒冷等天气时,便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加重的症状。
许多患者夏天对着空调吹一点事儿都没有,立秋过后,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这是因为夏季人体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调时间过长,寒气都集中在腿上,秋天一到,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严重者连走路都会觉得不舒服。
冯宏伟建议,预防风湿性关节炎,应避免居住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因为这样的环境是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的条件之一。其次,要防止受寒。如淋雨受湿,长期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下工作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秋季后,不要穿得过于单薄。尤其是一些城市的女孩经常穿裙子,这样易造成风寒侵袭关节而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第三,加强锻炼,预防关节炎。最后,在饮食上要控制高脂肪食物。脂肪在体内氧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做酮体的化学物质,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会加重病情。
冷热交替 正是心血管病高发期
“初秋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冷热交替期,人的机体处在适应新的气候环境下,血压方面的波动是最早发生变化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病院CCU病区主任张宏考介绍,立秋后,昼夜温差增大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正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
张宏考认为,受气候变化影响及相应的生活方式改变,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这个时期将“低开高走”,如果不积极加以控制,它们将持续在高位运行。“这些危险因素其实就是大家熟知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体重。尤其以前三个因素最为凶险。”
张宏考提醒,有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除了要戒烟之外,在初秋阶段要增加对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这些危险因素的监测。比如,主动去门诊随访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等各项指标,必要时调整夏季的用药方案,保证各项危险因素的平稳运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显著降低。“有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进入秋季时,要记住七字箴言:少油少盐多运动。”(G)(2)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国星)8月27日,记者从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陕西省启动2018年度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招录工作,计划招录西...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