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珂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个人健康和生命质量,还会造成沉重的医疗成本和社会保障负担,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何有效预防近视发生、控制近视发展?8月28日,记者采访了陕西省眼科研究所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主任李军。
“普通框架眼镜虽然没有控制近视发展的作用,但戴框架眼镜却是一种矫正视力的重要手段。”李军说,“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戴框架眼镜,认为‘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了\’‘眼镜戴得越久近视度数越高\’‘看远时戴、看近时不用戴\’,这是走入了误区。已经近视了就需要在散瞳验光后配合适的眼镜,无论近视度数高低都需要常戴。否则,孩子看远时费劲,容易养成错误的用眼习惯,这将导致近视发展得更快。”
李军坦言,仅有孩子和家长的努力还远远不够,面对较为沉重的课业负担,户外活动往往成为一种奢求。他强调,科学有效地降低青少年近视率,需要构建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家校互动、广泛参与的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
“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说孩子在哪一年、哪一个时刻突然就近视了,因此防控的关键在于提前并持续监测孩子的视力发育情况,根据近视发展速度作出正确的干预。理想的状况是将这种监测和预防提前到3岁。”李军说,“希望在政府主导下,在医疗机构、学校、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下,陕西省能为孩子尽早建立视光学健康档案,通过定期的专业视光学检查,为孩子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案,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据了解,这种建立视光学健康档案的做法在全国已有试行。政府投入资金,选定合作医疗机构,每年为在校中小学生进行两次免费视觉系统检测,检测内容包括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电脑验光、眼底情况等。这些信息将被录入电子档案,政府和医疗机构将持续跟踪、观察中小学生的视觉系统发展情况,并通过专业分析,及时提出个体矫治方案和学生群体预防干预措施,给予学校和家庭相应指导建议,以此降低本区域小学生的近视率。让孩子的视力发育情况处于监测之下,即使孩子的视力下降,医疗机构也容易找出具体引发近视的因素,对近视进行有效控制。
青少年近视防控任重道远。李军相信,随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规定将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陕西省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将加快推进。他期待着多方合力打响陕西省青少年视力健康“保卫战”,帮助青少年擦亮“心灵的窗户”。
新闻推荐
近日,平安人寿陕西分公司完成一起理赔,前后仅花费10分钟,高效理赔获得客户刘女士称赞。事后,刘女士向公司赠送内容为“快速理...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