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万礼·
王仕斌,通川区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教育学会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委员,全国语文名师成长讲堂客座讲师,奥林匹克杯全国大赛四川省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中小学教育专家,省小学特级教师。曾获2010、201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杰出贡献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百名优秀小学校长、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达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市劳动模范、市十佳杰出青年、市首届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以身许教,扎根山区心无悔
1991年,19岁的王仕斌走出校园,踏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那是一所交通不便、地处偏僻、条件艰苦、离家较远的山区小学。他与孩子交流心灵,向名家学习教学艺术,不断汲取现代教育的先进思想和理念。当别人打牌娱乐时,他埋头读书;当别人吹牛扯皮时,他伏案写文章。
付出与回报牵手,他的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和真诚努力,赢得了当地师生和家长一致好评。1993年,他被达州市教委评为“十佳优秀班主任”,《达州日报》还以题为《乐当山村孩子王》的文章报道了他的典型事迹。
凭着出色的成绩,组织上把王仕斌调入通川区七小工作。进入七小后,他更是争分夺秒埋头学习,并凭着先进理念和过人胆识,摸索出了“自读查阅——质疑思考——小组协作——点拨释疑——师生交流——拓展延伸”的“六步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自主、灵动、和谐的“语文课堂生态”。
以爱为先,教书育人堪楷模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对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担任班主任的王仕斌,虽是一个大男人,却特别体贴关爱学生,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后进学生。
王仕斌身边常带一个笔记本,随时留心记下学校发生的事情并及时处理。有一次,参加一个班的“我的梦想”主题班会,有个叫吴晶晶的孩子上台发言:“我的梦想是向张怡宁姐姐那样当一名兵乓球奥运冠军,可是我没有兵乓球拍……”王仕斌听后很震动,当他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家境不好又酷爱打兵乓球,便亲自买了一副“红双喜”球拍送给这位学生。后来,吴晶晶在习作《我心中的灯》中这样写道:“……那是一双充满智慧和温暖的眼睛。一直以来,王老师对我的鼓励像一盏明灯照耀我不断前进!”
甘为人梯,乐为他人做嫁衣
走上领导岗位后,王仕斌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指导,经常带学校的年轻教师外出观摩、学习、交流。与此同时,他还争取机会,给教师提供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并悉心指导。
从2001年到2013年,在王仕斌的指导引领下,罗净楠、侯红英、秦江明、罗启彪4名教师迅速成长为特级教师,孙中英、陈玉等12名教师成长为省、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他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级赛课获全国一等奖3人、省级一等奖15人、省级二等奖3人。
潜心钻研,教育科研结硕果
王仕斌认为,不搞教育科研的教师是没有前途的教师,不重视教育科研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
多年来,王仕斌潜心语文教学研究,并带领大家在教学改革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他主研的《信息化教学与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研究》、《基于学校教学成果推广的策略研究》6项课题获省级奖。2005年,他被四川省、达州市教科所聘为省、市科研课题结题专家鉴定组成员。在加强教改科研的同时,王仕斌还不断总结经验,撰写了不少教研论文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获奖或在较高层次的会议上交流。
新闻推荐
乘客满意是我最大的快乐 ——记达州市党代表、市公交公司职工李月志
——记达州市党代表、市公交公司职工李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