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投资,我出技术+销售
他,从高中开始规划未来之路;
他,提前两年修完大学课程,并提前一年到公司实习,积攒丰富养殖经验;
他,大学还未毕业,就开始回乡创业,当起了老板……
他,就是内江市中区靖民镇三星村2组返乡创业的90后大学生刘鹏。
“高中的时候,就想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
1990年出生的刘鹏身上带着90后的明显特质,思想活跃、大胆尝试、勇往直前。
“高中的时候,就想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因为刘鹏是整个大家族最小的一员,早早便目睹了哥哥姐姐们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这种过于规律的生活模式,让我觉得很束缚,自己创业的话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了。”
对未来早有规划的刘鹏,面临大学专业选择毫不迟疑,“和天下父母一样,爸妈也希望我能选个未来就业稳定的专业。”但最终刘鹏选报了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因为父母一直搞养殖,自己从小接触也挺多,选择这个专业就是想以后朝这个方向创业发展,我不在乎是不是在农村,只要自己觉得正确就行。”
填报了志愿后,刘鹏才告诉父母自己的决定,“爸妈当了一辈子农民,而我还要步他们后尘,继续当农民,他们难免有些怨言……”但是在刘鹏的坚持下,父母最后还是接受了。
“随着创业想法越来越成熟,我觉得是时候了。”
因为十分明确自己未来想要的东西,刘鹏和一般刚入大学的迷茫青年不一样,四年的大学课程,他在两年间便全部修完,“时间就是金钱,真正想要自己创业,还需要从社会中学习很多经验教训。”
大三那年,刘鹏便应聘进入了一家饲料公司实习营销管理,“在这个销售过程中,你会接触很多搞农业的养殖大户和专业人士,给他们说自己的想法时,他们也很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刘鹏说。
在这期间,刘鹏总是留心、虚心、细心学习一切可能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哪些养殖业比较容易盈利,市场价、成本价的比较,场地建设、机器设备,还有像养殖达到什么规模利润比较稳定之类的。”三个月的实习期,让刘鹏进一步加深了对养殖市场的认识了解,为以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三个月实习期结束,公司想让刘鹏提前转正,但有自己打算的刘鹏毅然拒绝了,“我们这个专业就业前景是很好的,但随着创业想法越来越成熟,我觉得是时候了。”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切阻力,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2013年,本该老老实实待在校园里享受青葱岁月的刘鹏,回到了家乡靖民镇三星村开始创业。创业之初最难的是如何筹集资金。
刘鹏随即将目光瞄准了在外地做房地产生意的叔叔,“综合了多年多方学习比较,养鱼是一项风险小、利润大的项目。”最终选择以食用鱼养殖开始创业的刘鹏,通过现身说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叔叔入股投资,“他提供资金,我提供技术管理和销售。”刘鹏说。
拿着70余万元启动资金,刘鹏起初承包了约0.7公顷稻田改造成鱼塘,投养了3000余尾家常鱼苗,同时成立了内江市盛杰水产养殖专合社,“毕竟资金、经验都比较欠缺,开始主要还是养的四大家鱼,因为分层养殖,在不同水域互不影响,还能起到一个相互促进的作用,风险小些。”稳重的刘鹏创业之初选择稳扎稳打的创业之道。
第一年下来,刘鹏的鱼塘挣了3万元,虽利润微薄,但对刘鹏来说却是一个不错的开头。随着经验的丰富和市场的稳定,刘鹏开始逐渐扩大规模,从0.7公顷到2.7公顷,从3万元到年均20万元的收益,刘鹏的养殖面积和养殖信心越来越大,并尝试着高密度养殖模式,“最近打算引进一些罗非鱼、斑点叉尾鱼等适合高密度饲养的品种,看看能否成功。”
对农村孩子来说,考上大学等于“跃上龙门”,但刘鹏却选择“跳回河里”,这让很多周围人不解,“尤其刚开始那会儿,各种闲言碎语,但对我来说,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无论如何都会走下去,时间也会证明一切,而且我的人生要由自己来完成。”随着刘鹏的养殖产业逐渐做出成效,闲言也渐渐销声匿迹。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切阻力,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刘鹏告诉记者,创业者应按照心中所想,坚定地前行,做出成绩,实现人生目标。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瑶慧
新闻推荐
◇内江日报记者李仁胜实习生黄彬鹏文/图■鸡公车是上个世纪在广大农村地区承担主要运输任务的独轮车。如今,在不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农村地区以及建筑工地上,鸡公车都还在发挥重要的运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