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2017年空气污染控制成本效益与达标评估国际学术研讨会4日在成都启幕。此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共同主办,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省环境科学学会承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气环境科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能源消耗、控制技术与污染排放清单,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监测与模拟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因地理地形独特,及静风频率高、垂直逆温多、大气稳定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工业与城市发展高度集中,污染物排放量大,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城市建筑工地比比皆是,使得四川盆地成为灰霾频率高、污染较重的地区之一。”开幕式上,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介绍了四川省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和成因,并真诚邀请与会专家学者为四川盆地、尤其是成都平原大气污染防治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军辉表示,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治理,四川空气质量近年来得到了持续改善。“大会提供了更多技术方法,特别是空气质量达标模型,对今后四川空气质量预测、模拟及相关评估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据悉,今年是《大气十条》收官之年。目前,环保部已对23个省份开展了中央环保督查,对20余个环境空气质量恶化或工作开展不利的城市进行了约谈;同时建立了国家-区域-省-城市重污染天气预报体系,对70多个城市开展了源解析研究。其中,造成成都大气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燃煤、机动车、扬尘等。另一方面,跟PM2.5全面下降的趋势相反,臭氧在全国各地呈快速上升的势头。目前,我国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四川盆地已大量出现臭氧污染,正面临PM2.5、臭氧两方面作战问题。
(本报记者王旭)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程家毅)近日,市交通运输系统举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报告会。报告会上,市委宣讲团成员申福建以《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题作辅导报告。辅导报...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