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中国》
作者:方八另/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时间2017年6月
【内容简介】
方八另出身茶叶世家,祖上十五代均以种茶、制茶为业,家有茶山三千余亩。从五岁开始,方八另即受老祖父指导参与种茶、采茶、制茶等,与茶叶结下不解之缘。成年后,在甘肃、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浙江、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全国各地寻访名茶、茶园,并探访当地茶人,追寻茶之源头与真味,记录与茶之相遇的种种因缘。
《寻茶中国》所讲不仅是茶的故事,也是茶与人的故事,关乎地理、物产、气候、历史和茶掌故,作者用最原始朴素的方式,叩开中国茶叶的秘密,不仅仅是寻茶访茶,更是一种精神之旅。
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今年从康定回成都,路过蒙顶山脚下,只见公路边全是碧绿的茶园。一棵棵茶树顺着地势起伏整整齐齐地站立在那里,或成行,或成列,一直蔓延到天际,蔚为壮观。至于我们常见的稻子、麦苗或玉米等庄稼,在这里反而难觅影踪。
采茶、炒茶、卖茶,这就是蒙山人桃花源般的惬意生活。你看那层层叠叠的茶园中间,那些穿红戴绿的姑娘媳妇正在忙碌地采茶,这可是万亩茶园最好的点缀!当然,也是有男人采茶的,只见他光着紫铜色的上身,露出结实的肌肉,这可比想象中的采茶场面粗犷多了。
蒙顶山茶虽好,但毕竟只是分布在蒙顶山周边,产量有限。事实上,神州大地名茶不胜枚举,譬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各种茶叶花枝招展,和而不同,各有其美,共同滋润着国人的世俗生活。大师钱钟书不喜欢在媒体露面,他曾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它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普通人饮茶也是这样,如果觉得哪种茶叶品质不错,符合自己的口味,也就仅仅是长期购买这一品种,却从来没想过还要去该茶叶的原产地看上一看。
但湖湘茶叶文化研究者、方八另却跟我们不一样,他不仅遍尝各地茗茶,还不辞劳苦地在全国各地寻访名茶、茶园,并探访当地茶人,追寻茶之源头与真味,记录与茶之相遇的种种因缘。寻茶中国,这是一种精神之旅,从都市遁入隐秘高山,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方八另出版的这本《寻茶中国》,所讲的不仅是茶的故事,也是茶与人的故事,关乎地理、物产、气候、历史和茶掌故。作者用最原始朴素的方式,试图叩开中国茶叶的秘密。
本书包括湖南茶、湖北茶、云南普洱茶等八章,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四川茶》这一章。毕竟我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每天都在喝茶,也算对茶叶小有研究。四川是一个茶叶大省,西汉扬雄的《蜀都赋》说成都“百华(花)投春,隆稳芬芳,蔓茗荧翠,藻藏青黄。”这揭示出当时蜀人普遍种茶、饮茶。可惜四川的很多名茶譬如蒙顶毛峰、峨眉竹叶青、青城雪芽、雅安边茶等名茶,方八另都没有具体介绍到,所谓的“黄油茶”“苦荞茶”已经算是茶食或茶叶的变种了。好在对于四川的茶馆文化,方八另有所提及,譬如他在《成都茶馆》中写道,“成都是茶的世界,也是茶馆的世界,更是品茶人的世界”,这话不假,但时过境迁,很多茶馆已经蜕变成棋牌室。要想品尝正宗的成都盖碗茶,在青羊宫、人民公园或一些乡镇老茶铺,也许还能过把盖碗茶瘾。
今天的茶,秦岭以南或以北,也有零星茶园,最茂盛的产区仍在南方。自油菜花开,至枫叶红时为止,茶在山里,人在山外,不朽的寻觅,写就了那山那茶那人。人生何以没有遗憾?亦唯有爱茶。
笔者认为,方八另能够走出书斋,到各地去追寻茶叶的前世今生和蕴藏在茶叶中的华夏文明,尽管有些浅尝辄止的意味,但仍然是值得鼓励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喝茶乃雅事,喝茶有益,喝茶有礼,喝茶有道。人生如茶,清淡为妙,茶中真味,我辈得用一生去体味。□彭忠富
新闻推荐
?图为游客正在采摘蓝莓。本报讯(记者袁杨张玉伟文·图)硕果累累丰收情,最是汪家七月行。7月22日,四川省第八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夏季)朝天分会场——第四届汪家蓝莓节在汪家乡举行。汪家乡地处曾家山旅游...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