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云端,上传12张检查图像,不到10秒,就准确地筛选出息肉、新生物(癌症)和静脉曲张三种消化内镜检查常见结果,这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希氏异构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华西-希氏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从今年4月至今的初步研究成果——消化内镜图像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将替代现在全靠经验丰富的医生肉眼判断检查结果的方式,对静态图片和动态视频做出提示和判断,帮助对消化内镜下的多种疾病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诊断。
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恶性病变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对于消化道的恶性病变,早期发现有很好的治愈机会,内镜检查是消化道恶性疾病早期发现的必要手段,虽然消化内镜在我国已经普及,但由于各级医院医生诊断水平参差不齐等多方面原因,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恶性病变的早诊早治,并不普及。“消化道内气泡、光线包括蠕动都可能会影响检查的图像,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做出判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唐承薇教授告诉记者。
今年4月,华西-希氏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成立后,消化内镜图像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研发,完成了20多万张检查图像数据的整理和筛选,建立人工智能模型数据的训练和深度学习,目前,该项智能识别技术的初期准确率,包括息肉、新生物(肿瘤)以及静脉曲张的准确率已经分别可达到92.7%、93.9%和96.8%。该技术研发的技术团队负责人吴韧介绍说,下一步,通过更多高质量数据的“学习”,更好的计算机算法和计算机能力,智能识别技术的准确率、速度都将得到更加精准的调整。
唐承薇介绍说,通过希氏内窥影像及视频智能判定系统,对静态图片和动态视频作出提示和判定,帮助各级医生快速完成诊断,尤其是对基层医生的帮助作用十分显著。“我们希望,未来两三年内可以应用到临床上,但科学研究必须要精准和谨慎。”
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新闻推荐
四川审计发现去年2.45万名职工未参加医保 已补征补缴保费1.75亿元
本报讯根据25日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三十五次会上,省审计厅所作《关于四川省2016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016年全省各级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