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全省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当前四川省即将迎来主汛期,今年四川省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自然灾害易发多发的长期态势没有改变。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和把握今年汛期形势与任务,时刻绷紧防灾减灾救灾这根弦,强化责任落实、工作落实,进一步查隐患、防风险、建机制、补短板,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做好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记者 万天月
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
建立专职监测队伍 探索有效避让机制
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在中国,四川省是发生地质灾害规模大、类型全、频率高、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汛期,四川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3894起,是常年平均值的1.8倍。
5月1日,四川进入汛期。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四川省局部地区降雨强度及强降雨集中时段较常年偏多,加之受多期地震叠加的深层次影响,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防灾任务仍然艰巨。
面临较为严峻的地灾防治形势,四川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来抓,建立起5万余人的地质灾害专职监测队伍,探索建立了“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有效避让机制。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地质灾害有复杂性、隐蔽性、突发性等特征,但只要掌握了防范地灾的主动权,就有望实现成功避险。
截至4月底,四川省已组织1.5万人次,排查核实地质灾害隐患点3.8万余处。其中排查新发现隐患点533处,并对所有隐患点逐一落实防灾措施。已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4924场,组织应急演练4510场,参与群众达13.3万余人次。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系列防灾工作部署,认真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提前谋划,狠抓落实,切实抓好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动态排查。在汛前排查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发动基层广大干部群众、依靠专业地勘单位技术力量,继续扎实做好隐患动态排查工作,把动态排查贯穿汛期始终。指导各地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时编制完善预案,逐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分类采取监测预警、工程防治、避险搬迁等措施,最大程度消除地灾隐患。
二是全面强化监测预警。继续完善“人防”和“技防”互为补充的监测网络,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加强监测数据的集成管理、分析预警,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技水平。密切关注雨情、汛情、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会商研判,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抓好信息发布、动态预警,及时向高风险区域监测人员、防灾责任人等动态发布风险预警信息。
三是严格落实主动避让。坚持把组织受威胁群众提前主动避让作为汛期防灾的“最后一道防线”守牢扎紧,持续抓好避险演练和群众防灾知识宣传培训,指导各地将临灾处置权下放到一线,确保在第一时间能够及时预警、安全转移。对有成灾迹象的,坚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避让撤离。
四是抓好重点区域防灾。进一步加强汶川、芦山、九寨沟等地震灾区和今年预测灾情偏重的川西高原地区、金沙江中下游河谷区、川东北和川南等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导甘孜州继续抓好白格滑坡监测预警工作,加大残留体处置和堰塞体施工期间巡视监测频次,坚决避免因灾伤亡事件发生。
五是纵深推进综合防治。突出抓好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和能力提升等四大防灾体系建设工作。全力推进地质灾害民生工程项目实施,加大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力度,对威胁人口多、难以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逐步实施工程治理,最大限度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编制实施好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向纵深开展。
“臭名昭著”的三大地质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都有哪些?汛期来临之际,我们又该如何科学有效防灾?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的工作人员,为大家奉上本期地质灾害“避险手册”。
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当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诸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表裂缝等给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灾害现象。自然变化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加剧。
在各类地质灾害中,崩塌、滑坡、泥石流是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类型。
为什么会发生滑坡?
滑坡是指构成斜坡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其下部软弱面(带)产生整体性向下滑动的现象。大多数规模较大的滑坡都有1个或多个滑动面,上滑动面在松散土层内部,下滑动面大多在松散土层与下伏基岩的结合面上。滑坡俗称“垮山”“地滑”,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山地灾害。
滑坡,顾名思义,在有“坡”的地方才可能“滑”,因此该现象在起伏的山区才有可能出现。那么,又有哪些“坡”会“滑”呢?据介绍,除去地形、岩性、结构三种坡体的内在地质环境条件外,触发滑坡很多时候还存在一些外部因素。像是地震、水的作用和人为的不合理开挖等行为,都有可能造成滑坡。
如何判断滑坡的危险性?
滑坡发生前通常都会有许多前兆,有的通过岩层面反映出来,有的则是通过山体表层的异样反映。通常,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现象来判断滑坡的危险性:1.山坡上有明显裂缝。如果裂缝在近期有不断加长、加宽现象,特别是当滑坡后缘出现贯通性裂缝,并且明显下座,说明即将发生整体滑坡;2.滑坡体上出现有不均匀沉陷,局部台阶下座,参差不齐;3.滑坡上多处房屋、道路、田坝和水渠出现变形开裂的现象;4.滑坡体上电杆、烟囱、树木和高塔出现歪斜,说明滑坡正在蠕滑;5.滑坡前缘出现鼓胀变形或挤压脊背,说明滑坡变形加剧。
为什么会发生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是指在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暴雨、融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并携带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冲毁村镇,造成巨大损失。
而泥石流的形成, 必须同时具备地形、松散固体物质和水源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首先,形成泥石流的流域一般地形陡峭、山高沟深,巨大的相对高差使得地表物质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在外力触发(降雨、冰雪融化、火山、地震等)的作用下发生向下滑动的现象。其次,作为泥石流主要成分之一的固体物质的来源,有地表岩层破碎、风化、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坡积物,冰碛物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水土流失,采矿、采石形成的尾矿,弃渣及人工工程废物)等。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当大量的水源出现在山坡上时,山坡坡面土层在水体的冲蚀下失稳,沿斜坡下滑并与水体混合,从山坡上面滑落而形成泥石流。因此,水源也是发生泥石流的三个条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如何捕捉灾害前兆,采取措施?
一般情况下,泥石流灾害具有明显的前兆。只要知道了它的基本常识,及时捕捉灾害前兆,迅速采取措施,就可以成功避免人员伤亡。泥石流前兆通常的表现有:1. 暴雨或连续降雨时,要提高警惕;2. 河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过多柴草、树木;3.沟谷深处变昏暗并伴有巨大轰鸣声或轻微振动感;4.沟槽内断流和沟水变浑,可能是上游有滑坡活动进入沟床,或泥石流已经发生并堵断沟槽,这也是泥石流即将发生最明显的前兆。
什么是崩塌灾害?
崩塌是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开裂并向临空面方向倾倒,产生断裂、向坡下坠落与翻滚的现象。崩塌的岩体(或土体)顺坡猛烈地跳跃、滚动、相互撞击,最后堆积于坡脚。在自然界中,斜坡上已经出现变形、开裂,但尚未崩落的岩土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构成了威胁,常被称为危崖。
发生崩塌都有哪些前兆?
地质灾害发生前数天、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前兆是清楚的。只要普及地质灾害防范的基本常识,及时捕捉前兆,迅速采取措施,就可以成功避免人员伤亡。 崩塌之前,往往都有这些征兆:1.危岩体下部突然出现压裂,在崖下突然出现岩石压裂、挤出、脱落或射出,通常伴随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响,这种迹象表明可能发生崩塌;2.动物出现异常现象。猪、牛、鸡、狗等惊恐不宁,不能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都可能是滑坡、崩塌即将来临。
什么是地面塌陷灾害?
地面塌陷灾害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根据造成地面塌陷的直接原因可把地面塌陷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类:自然塌陷主要有岩溶塌陷,是有可溶性盐岩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地下空洞,并发生陷落而形成;人为塌陷根据诱因不同,又分为抽水塌陷、排水塌陷、蓄水塌陷、渗水塌陷、振动塌陷、荷载塌陷和采空塌陷等。
虽然地面塌陷具有随机、突发的特点,有些防不胜防,但它的发生是有其内在和外部原因的。我们完全可以针对塌陷的原因,事前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避免或减少灾害的损失。1.采取措施减少地表水的下渗;2.合理采矿,预留保护煤柱;3.加强采空区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4.防治结合,加强工程自身防护能力。
收好这份地灾避险手册
灾害前:预防为主 避让与治理相结合
从避免灾害的角度安全选择建设场地。在山区避开易诱发危险区域,选择平缓平地。尽可能避开江、河、湖、水库等区域;在山区实在避不开山坡时,房屋可选择反向坡坡上、坡下搭建;建筑房屋时避免使其直接坐落在沟谷口,防止泥石流灾害。
保护和恢复植被,科学地利用流域内的各种资源,恢复流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地表汇流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建立泥石流的预警和预报系统,及时捕捉灾害前兆,迅速采取措施,安全避难。
了解灾害成因,选择合适天气与时间进入山区和沟谷游玩,不去容易发生灾害的危险区域。
灾害发生时:
注意观测 尽快撤离
崩塌、滑坡:
1.注意不要在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坡失稳下滑。
2. 迅速撤离到安全的避难场地,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遇到山体崩滑时,要垂直于崩滑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等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随滑坡滚动。
3.跑不出去时应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遇到山体崩滑,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立刻将灾害发生的情况报告相关政府部门或单位,及时报告对减轻灾害损失非常重要。
4. 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泥石流:
1. 遇到泥石流时,往泥石流前进方向的两侧山坡跑。切不可朝着上游或下游跑,更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2. 躲避时不要慌乱,注意避开河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凹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
3. 在山谷中一旦遇到暴雨,要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特别是要留心听远处是不是传来隆隆的轰鸣声。如果听到这种声音,很可能要发生泥石流,要尽快选择安全的高地作为营地,避开有不牢固土层和滚石的山坡,不要在山谷、河沟等低洼的地方逗留。
4. 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流动中可沿途铲除一切障碍。
灾害后:
学会应急与自救
1. 当滑坡、崩塌发生后,整个山坡并不会立即稳定下来。此时不应立刻通过危险路段。因为滑坡往往会连续发生,贸然通过,极有可能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稳定,并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行动。
2. 滑坡、崩塌停止后,若身处危险的建筑物内或下方,应尽快逃离,寻找开阔平缓的区域避难。
3. 立刻将灾情报告给政府相关部门,以便利用更多的救灾资源,得到更多的灾害信息。
本文配图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民间借贷那些事24 借款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 保证人承担责任吗
案例:2014年2月15日,文某因做生意资金紧张向李某借款,约定借款金额20万元,借款到期日为2014年8月14日,由王某向李某提供连带责...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