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辛苦打工一年,回家走在泥泞的路上,回家的高兴劲都没了。自己捐点钱,国家出大头,把自家门口的路修好,也算是为家乡做点事情吧。”家住在砀山县砀城镇西南门村的张志强如是说。2014年该村村民捐资5万元,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修建村内水泥路1.66公里,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2014年,宿州市把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作为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载体,在实施过程中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制度,狠抓政策落实,取得了良好实效。
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
2014年,全市共有716个行政村(社区)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筹集资金27568.05万元,实施完工889个项目,竣工率100%。修建道路518.1公里,开挖疏浚沟渠275.3公里,植树5.5万株,环卫设施2万平方米,文体活动场所9980.64平方米等。这些项目的建成使用,有效解决了农村生产、生活最急需、群众愿望最迫切的村内基础设施问题,政府赢得了民心,农民得到了实惠,生产得到了发展。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财政综改部门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高度重视,早谋划、早启动、早部署。去年6月和8月,市财政局分两次召开全市县(区)财政局分管局长会议,通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展情况,交流各地做法,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着力推进县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同时,各县(区)各乡镇加强联系、互通信息,探讨工作方法,与县综改办紧密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层层落实责任,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加强宣传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的前提。2014年,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抓住宣传这一关键环节,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和网络媒体、刷墙字、悬挂过路横幅、设立宣传咨询台、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普及该项工作,让广大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拥护政策,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据了解,市综改办及时编发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简报,宣传推广县区好经验好做法,并向市、县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通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情况。埇桥区在春节前就利用农民工返乡过节的有利时机,进行全面宣传和部署;灵璧县通过发放《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广泛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流程;萧县利用乡镇逢集设立宣传咨询台40余次,利用会议、培训宣传80余次,刷墙字400余幅,悬挂过路横幅200余条,电视字幕宣传10余次;砀山县在县人民广播台通过解答问题来积极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程;泗县利用县财政门户网站等媒介进行宣传,先后在财政部网站、省、市财政网站等刊登新闻稿件25篇。
规范操作流程,强化工程管理
为了做好2014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市综改办印发了《宿州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施办法》等8个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规范村民议事程序、筹资筹劳标准、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和项目管护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项目招投标和项目审计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强化项目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据了解,“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普惠制项目中的同一类工程项目,原则上由县级统一组织集中打捆,特惠制项目和单个项目资金数额30万元以上的,参加县级组织的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灵璧县太阳能路灯项目和“特惠制”水泥路项目通过公开招标,不仅节省了近300万元资金,还保证了项目质量,扩大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影响,提升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针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点多、面广、环节多、战线长,申报、审核、审批程序复杂的现状,各县区及时收集项目资料,建档立案,并加强现场督查,督促工程进度,确保项目质量,及时报送及录入相关“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数据,办理报账拨款手续等工作。
创新管护体制,发挥项目效能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成,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如何解决项目建成后的管护维护,一直是各级综改部门积极探索的课题。去年,宿州市根据省财政厅《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政府购买服务办法》(财民生〔2014〕816号)和市政府《关于印发宿州市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办法的通知》(宿政办秘〔2014〕47号),下发宿州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2014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通知》(宿财综改办〔2014〕119号),从管护责任、管护资金、管护制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细化和明确。
同时,积极探索管养新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解决宿州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后期管养问题。指导砀山县制定了《砀山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管护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县交通养护站进行道路养护,确保了工程质量,强化了项目使用效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通过综改简报推广其做法。目前,其余县(区)正根据市综改办要求,抓紧制定本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后管养政府购买服务办法或措施。通讯员 徐龙 本报记者 曾庆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月13日,笔者从砀山县人代会上获悉,在去年实施完成10件惠民实事的基础上,砀山县今年集中力量再办10件符合民意、贴近民需、能解民困的惠民实事,使发展成果更多...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