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砀山县认真按照省市“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部署,坚持“六有”构建文明新常态,实现环境治理的标本兼治。
垃圾有出路。为解决果树枝乱堆乱放、秸秆焚烧等问题,该县引进央企光大国际,建成生物质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700吨,有效解决了秸秆及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每年还可增加农民收入7000余万元。
投入有保障。年投入3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环境整治。积极推行“每人每月一元,垃圾杂草全扫完”的倡议,吸引社会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公交站台、街面景观灯、城镇中心商铺门头招牌等。
清洁有队伍。该县各镇(园区)成立环境整治办和不少于15人的镇容管理队伍。按照每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标准,配齐了保洁人员和保洁工具,统一解决了1760名村级专职保洁员报酬待遇问题。
收集有设备。按照“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全县配置垃圾桶近3万个、垃圾箱1300个、垃圾收集转运车163辆,各镇均高标准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
考核有制度。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考核、一季一奖惩。引入第三方考核机制,考核结果纳入党政干部综合考评。对先进单位及时兑现表彰奖励,对落后单位给予经济处罚,并责令主要负责人进行公开检讨。
宣教有成效。大力开展“小手拉大手”、“五老”人员文明劝导、“文明家园、巾帼先行”等活动,汇聚各层面力量。抓住重要节点,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干干净净迎两节”等活动,常吹文明之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文明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群众踊跃参与的生动局面。 (陈培建)
新闻推荐
去冬以来,官庄坝镇抓住“三线三边”绿化提升时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道路沿线环境治理工程,镇村环境进一步改善提升,图为官庄坝镇徐楼村道路沿线绿化美景。 ...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