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砀山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日益显现。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今年,该县将继续围绕区位资源优势,构思经济增长新蓝图,加速县域经济“换挡提质”。
立足工业,绘制经济增长新版面。启动编制重点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深入实施“3111”工程,培育壮大果蔬加工、板材家具、纺织服装、畜禽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促进转型升级。助力企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态势。不断充实、调整省“861”、市“5161”项目库。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年内力争新培育3至5家企业进入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新增规模企业10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6亿元以上。
注重品质,加快城乡建设新进程。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实施城建重点项目20个,完成投资32亿元,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县城,新增公园绿地70万平方米。高标准设计建设生态大道果林公园、红山公园、北郊森林公园、政府西带状公园等4个公园。完善乡镇环境整治市场化管理体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年底前完成310国道黄口至张新庄段,101省道上跨陇海铁路立交桥及高铁连接线项目。推进全国重点镇、扩权强镇示范镇建设,提升李庄、周寨、玄庙、官庄等小城镇建设水平。
夯实基础,构建现代农业新格局。倾力打造黄河故道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培育12个标准化果园。打造砀山酥梨“年份梨”品牌,提升砀山酥梨品牌价值。培育家庭农场80家、农业产业联合体6家、省级以上示范社2家,培育职业农民150人。引进亿元以上农业企业2个,实现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值150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0家,新增超亿元龙头企业5家。积极跟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补充规划,治理和改造中低产田4.47万亩。人工造林1.15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森林村庄8个。争创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探索创新,激发改革发展新活力。全面落实省20条、市27条发展民营经济各项政策,统筹1000万元扶持资金,激发全民创业热潮。改革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积极推进企业“先证后照”,实施“三证合一”,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创业园区建设,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市场主体勇于创业的新机制。紧紧围绕首位产业,积极主动融入新丝路经济带,依靠“一对一”、“点对点”等推介对接方式,全面实施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力争招大商、招强商。(陈培建)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砀山县政府组织公安、消防、城管、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成立多个检查组,突击开展“孔明灯”专项整治行动。在整治期间...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