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光电公司车间一角。 本报记者 董虎 摄
行走在宿州,无论是机声隆隆的车间,还是塔吊林立的施工场地,一个个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如同璀璨的花朵处处绽放。
作为人口多、底子薄的传统农业地区,宿州究竟如何实现后发地区的“先发突破”?市委书记张曙光给出了明确回答:“宿州的崛起,潜力就在二产上,必须依靠振兴工业经济、扶强县域经济来实现宿州跨越发展”。
诚哉斯言!通过坚定不移的走工业强市之路,2014年宿州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各项主要指标均位列全省前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工业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36亿元,同比增长11.5%。
项目建设提质提效,固定资产投资920亿元,增长20%,超额完成省“861”项目建设任务。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食品加工、煤电能源、板材家具、轻纺鞋服、化工建材、机械电子六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204.6亿元,同比增长15.9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7.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首超千户,达到1010户,产值超亿元企业370户,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效支撑。
首位产业发展显成效
“地区发展关键得有出类拔萃的‘强项\’,在地区范围内,有产业规模居首、支撑作用最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再集聚优势资源重点培养,打造首位产业,形成区域‘强项\’。”市长史翔曾如是强调。
着眼工业经济振兴,聚焦首位产业发展。2014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实施“3111”工程。各县区、园区确立的首位工业产业分别为:砀山县食品产业,萧县建材产业,灵璧县食品产业,泗县机电产业,埇桥区纺织服装产业,市经开区生化医药产业,宿马园区食品产业,高新区云计算产业,鞋城制鞋产业。
政策一出,反响强烈,应者云集。许多企业家纷纷表示,此举含金量高、内容全面具体、措施求真务实,表明了市委市政府振兴产业的决心、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勇气,坚定了大家创业发展的信心,明晰了各县区、园区选优做强的产业定位。
按照“一年打基础”的要求,“3111”工程发展已经初具规模。2014年,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家和村:借力脱贫腾飞可期——市交通运输局赴“定点帮扶村”扶贫侧记
2月5日,对砀山县唐寨镇家和村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立春过后的村庄春寒料峭依然,村书记王璇却已经倍感这春日阳光的温暖。他久久不敢相信,家和...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