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省级美好乡村示范村……这些名头的所有者就是砀山县曹庄镇回民许庄村。对于这个村名曾经印象深刻:房屋破旧不堪,村道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这是三年前记者眼中的许庄印象。三年来,偏居砀山西北一隅的乡村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立春刚过,慕名来到回民许庄村。走进村里,不由眼前一亮,一幢幢新颖别致具有民族特色的楼房拔地而起,楼房建筑以伊斯兰风格为主基调,并点缀以徽派建筑元素;房屋外观整齐划一,庭院错落有致,建筑小品及墙体装饰都别具特色。
在村里,偶遇68岁的村民何文侠,他高兴地说:“做梦也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这楼上楼下的小洋楼住着,小广场里聊天拉家常,比城里人的日子还滋润。”
村敬老院里,五保老人正悠闲地坐在门口晒太阳,一位许姓老人说:“我们住进了新房子,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有病及时看,简直就是住进了‘福窝\’。”
“要想村民满意,还得村民参与”,村书记许站军深有感触地说,“美好乡村建设只有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让群众参与进来,成为他们自己要办的事,才能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自2012年底,被确定为首批美好乡村示范村以来,通过两年多努力,许庄村现已建成安置房460套,老年房40套,新建民族敬老院,扩建清真寺,开挖村内坑塘,建设村民休闲广场,修建游园小道。目前,村内道路、管网、电力、路灯等配套设施齐全,完成村内亮化和绿化;回民小学、村级卫生室高规格设计,村老年活动中心、村公共服务活动中心、文化站、健身广场、远程教育广场、农资农贸超市等一应俱全,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收集点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在村东南建筑工地上,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为做大做强养殖业,该村专门划出养殖区,正在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大型养羊场,计划投资400万元,占地80亩,内设6个养羊大棚,可饲养15000只羊。“建设美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否则村庄建得再美也会缺乏生机。”村第一书记袁杰说:“美好乡村建设不仅要让农民住得好,行得好,还要让群众富起来。”利用村庄整治出的800多亩地,该村计划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示范区,采用“分利不分地”的方式,走土地集约经营之路,流转给种植大户,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目前,回民许庄村制定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在发展养殖、种植业的基础上,利用民族村的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把许庄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本报记者 张化云 通讯员 李艳龙
新闻推荐
2014年以来,砀山县人民法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群众司法需求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提供司法服务,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平台,为当事人...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