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春雷响,万物长。3月17日,伴随第一声惊雷,宿州市迎来了今春第一次普遍降水,为正在拔节的小麦送来了贵若黄金的“及时雨”。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17日8时至18日8时,全市平均降水量大约40毫米。
气象统计数据显示,这轮降水总量较大,并且具有较强普遍性。气象观测点数据显示,全市0~50毫米降水量有80个,超过50毫米降水量有13个。分县区来看,砀山县在20~30毫米,萧县30~40毫米,埇桥区30~55毫米,灵璧40~60毫米,泗县30~50毫米,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暴雨。“截至18日,宿州市此轮降水便可基本结束,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短暂小雨。”气象专家告诉记者。
“这次过程的降水量比历年3月中旬平均降水偏多3~4倍,对小麦拔节生长十分有利。”市气象局农网中心专家孙有丰告诉记者,春分前后是小麦拔节生长的关键时期,此轮降水能够有效改善土壤墒情。
据市农业局专家曾庆芳介绍,入冬以来,宿州市降水偏少6成以上,虽然墒情较为适宜,但惊蛰已过,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加大,发生春旱可能性较大。而这轮降水十分有利于小麦拔节生长。同时他也建议,对于没有追施返青肥且群体较小、苗情偏弱或脱肥的田块要趁早重施拔节肥,降水后小麦纹枯病将出现一个快速扩展期,各地需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本报记者 余明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入春以来,砀山县针对全县春季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百名农技下乡带万户服务田间管理活动,以第一时间为果树、小麦、瓜菜等农作物提供农业技术与政...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