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篇
春节扎堆相亲,希望尽快结婚
家住泗县刘圩镇的小刘,过了年就26岁了,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还很年轻,但在当地,他已是出了名的“大龄剩男”,与他年龄相仿的都早已成家,有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父母常常责备他“对人生大事不上心”,对此,小刘也非常无奈。自打高中毕业后,小刘就和同村几个青年一道南下江浙,去了一家模具厂打工。“在外打工基本上整天都泡在厂里,模具厂又多是男同事,哪有机会结识年轻女孩啊。”对于父母的催促,小刘倒出了心里的苦水。
相亲,成为了许多像小刘这样常年在外务工男青年缔结婚姻的主要途径。“一般都是家里亲戚朋友介绍的,知根知底,更靠谱一点。”对于结识女朋友的方式,小刘更倾向于相亲,“平时没空回家,请假还要扣工资,划不来,只能等过年放假回家由父母安排。”
据小刘介绍,自己往年也相过几次亲,但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都被委婉拒绝了。“这几年自己手里也攒了些钱,去年把家里的三间平房盖了,希望今年可以找到合适的女孩。”小刘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爱情和幸福婚姻的憧憬。
“如果有对眼的,当然希望尽快结婚啦,也算了却了父母的一桩心事,自己心里也更安稳一些。最好过年放假期间就能把婚事办了,过完年返工的时候带着媳妇一块,也有拼搏的目标和动力了。”虽然还没迈出相亲这第一步,但小刘对自己未来的婚姻却早有规划, “如果两个人长期不在一起,不仅不利于培养感情,还怕拖得太久生变故。”
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地区重男轻女思想的横行,从而导致男多女少局面的出现。再加上农业机械化、土地流转等因素的推动,促使一大批青年劳动力走向城市、走进车间,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进一步加重了广大农村地区适婚男青年结婚难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地区春节期间兴起的相亲、‘闪婚\’现象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隐患。男女双方在彼此没有进一步深入了解的情况下结为夫妻,在他们共同生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诸多不和谐因素,这也是这些年农村离婚率逐年攀升的原因之一。
彩礼篇
彩礼水涨船高,婚姻渐成拖累
“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这是网上一段有关结婚彩礼的描述,即一辆汽车、一套房子、一万张五元、一千张百元、一大片五十,这么一算下来,结个婚最少要好几十万的开销。很多人听了之后不禁大跌眼镜,觉得不可思议,所谓下彩礼不过是传统婚姻中的一个流程,有那么夸张吗?家住砀山县砀城镇的小周却最能体会其中的苦楚。
28岁的小周,父母均是地地道道的果农,15亩果园是家里全部经济收入的来源。自己上大学时与女朋友结识,由于都是小地方农村来的,学习都非常刻苦,生活习惯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很聊得来,就渐渐地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现如今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女方家提出12万彩礼的要求着实让家人措手不及,自己和女朋友在这个问题上夹在中间也十分尴尬。
“这么多年我和弟弟一直在上学,不仅不能赚钱养家,还要靠家里支撑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现在又要父母为自己结婚的事费心费神,有时候真觉得自己很没用。”小周的话语里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之情,“不仅如此,我们两个都上了这么多年的学,不可能再回老家种地的,将来肯定要在城市安家,自己刚毕业不久,手头又没多少存款,买房子的问题还是要父母来解决。”
提到结婚彩礼,泗县长沟镇戚庙村的小戚道出了自己的一段伤心的感情史。三年前,经亲戚介绍,自己和邻村的一个女孩相识相恋了,通过半年多的交往相处,彼此都觉得挺合适的,但谁都没好意思开口提结婚的事。后来父母托人去女孩家探探口风,结果带回15万彩礼的消息把家人吓得不轻,无论家人如何东拼西凑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啊。最终,女孩拗不过家人,只能与他分手了。如今,女孩早已嫁为人妇,孩子都已经一岁了,而自己依然是孤家寡人一个。
在广大农村地区,结婚前遇到像小周和小戚这种情况的不在少数。宿州市农村地区结婚彩礼近些年也是水涨船高、节节攀升,从最初的三、五万,到后来的六万、八万,直到现在的十万、十二万、十五万一路飙升,越来越离谱,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顺利结婚,甚至不惜举债提亲。
“‘天价彩礼\’是一种病态的婚姻现象。一些父母为了所谓的面子,或者说是一时的贪念,问男方要这么多钱,这和卖女儿有什么分别,简直就是在葬送孩子的幸福。”一位市民表达了对“天价彩礼”的反感。
婚宴篇
婚宴变成“剩宴”,卫生环境堪忧
“好好的饭菜,很多基本上都没怎么动筷子,就这么倒掉喂了牲口,真是太可惜了。”2月21日,在泗县屏山镇的一场农村婚宴上,当地的一位张姓大爷如此感叹,“以前连饭都吃不饱,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什么时候染上了浪费这个坏毛病。”
在传统习俗中,结婚是一个家族的大事,无论穷与富,都希望把婚礼办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的。婚宴作为婚礼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婚宴质量的高低也就被错误的直接与婚礼的成败画上了等号。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许多人为了家族的“面子”,务求将婚宴大办特办,不给别人留下说三道四的口实。
“自家办婚宴的话,一桌人大概按照三四百块钱的标准就已经完全够了,但主家一般都会要求提高档次,多上‘大菜\’、‘硬菜\’,就是讲究面子、图个风光,实际上根本吃不完。”长期从事农村婚宴掌厨的刘师傅告诉记者。
“过年的时候有时一天都能遇到几场婚宴,家人忙不过来就会让我去,都是乡下老家的亲戚,不去又怕别人说闲话,驳了亲戚的面子。”大学还未毕业小万提及参加农村婚宴的经历,脸上露出了难为的表情。根据她的经历,农村婚宴的卫生环境实在令人堪忧,“用过的碗碟就在大缸里刷两遍就接着用,涮碗的水都是浑的。有的就在养牲口的棚子旁边搭的桌子,味道实在难闻。还有就是,饭桌上基本上都是荤腥油腻的食物,吃的太多了对身体也不好”。
除了饭菜,烟酒方面的开支同样不是笔小数目,普通的烟酒拿不出手,都要买稍微好一点的。为了营造气氛而请的文艺表演队近年来也格外吃香,费用也越来越高了,最浪费的就要数烟花爆竹了,就“闪”那么几分钟,万把块钱就炸没了。本报记者 朱刚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砀山县市监局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