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砀山新闻 > 正文

宿州市2015年寻找“最美家庭”评选结果公示

来源:拂晓报 2015-04-29 17:18   https://www.yybnet.net/

根据《关于在全市开展2015年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通知》要求,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评选出20个宿州市“最美家庭”,现予以公示(名单附后),公示期为2015年4月27日——5月5日,热忱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监督电话:0557-3028167

地址:宿州市妇女联合会

中共宿州市委宣传部

宿州市文明办

宿州市妇女联合会

2015年4月27日

钱峰 家庭

钱峰,男,50岁,是沱河办事处宿东社区三十三处居民,2002年以来,一直坚持无偿献血。妻子梁华云是三十三处退休职工,乳腺癌复发并扩散于2015年3月5日离开人世,将遗体和眼角膜无偿捐献。妻子一生,做了很多让人感动的事情。在生命的最后,她最挂心的不是她还能活多久,而是家庭的和睦与温馨,在无法开口无法移动的情况下,她颤抖着手指一笔一画地告诉女儿她最后的嘱托,告诉女儿妈妈有多爱她,告诉她那些来不及教导的事情,一字一句皆是对丈夫女儿的殷殷嘱咐和交付,更是一位母亲一位妻子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对自己的身后事却只有捐献两个字。宿东社区对妻子的事迹进行了宣传,倡导辖区居民向她学习。拂晓报对妻子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胡婷婷 家庭

胡婷婷,女,1981年生,是南关万里社区的一名居民,于2004年与赵青纳结婚,婚后两年,丈夫就被查出患有尿毒症。美满幸福的生活就像晴天霹雳一样击中了这个家,就像结婚誓词里说的,“不论疾病困苦老去,都愿不离不弃永远陪伴!”胡婷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患难与共、相濡以沫。胡婷婷陪着丈夫,一直与疾病坚强地抗争,赵青纳每周要透析3次,每月要花4000多元,由于病情越来越重,造成眼球感染,摘除了双眼。全家仅靠胡婷婷摆摊卖水饺维持生活,生活很困难,但胡婷婷不离不弃,用她那弱小的身躯照顾尿毒症的丈夫,支撑着这个困难的家。当别的女孩享受花样青春的时候,胡婷婷在照顾患病丈夫的紧张生活中度过了自己最好的时光,八年来,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痕迹,头上也有了白发。

陈晓娟 家庭

陈晓娟,女,是萧县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主持人,家住萧县龙城镇。说到“最美家庭”,她理解是:温馨小家,一起吃苦的幸福;患难与共,爱情到亲情的升华;互帮互助,工作生活同进步。 在她怀孕六个多月的时候,丈夫检查出右手臂中有骨瘤,需要手术。由于婆婆糖尿病身体不好,为了让老人少折腾,她毅然承担起了陪护病号的任务。在相濡以沫的生活中,家的味道也愈来愈浓了。丈夫工作忙,生活上,她付出更多的精力照顾家庭和孩子。工作上,她丝毫不马虎,除了承担《萧县新闻》和《说办就办》节目的配音上相任务外,她还作为制片人承担了一档法治栏目的采、编、播任务,她出色地完成了台里和县里交付的大小活动的主持任务。

朱效领 家庭

丈夫朱效领在2009年因工作中高处跌落致高位截瘫,公婆也因病瘫痪在床多年,妻子李百丽怀着对丈夫的疼爱,对家庭的责任,不离不弃、不辞劳苦地照顾3个病人,还要抚养一双儿女。吃过的苦、受过的罪非常人能承受,她却一直怀着乐观向上的心态,用瘦弱的肩膀撑起家中的一片天。她是邻里口中的好媳妇、好母亲,更是我们新时期正能量的代表人物。

李德金 家庭

李德金,男,77岁,灵璧县食品公司中心站退休职工。

2002年4月,老人的妻子张启玲突发脑溢血,经医院一个多月的抢救治疗,生命虽然保住了,但却变成了植物人(失语、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救治妻子,老人四处寻找偏方;一日三餐,老人把食物打成流汁一勺一勺喂;每天坚持定时给妻子翻身、按摩、擦拭身体、换洗尿布。老人自己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却多年如一日的一直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妻子。在老人的悉心照料下,妻子的病情慢慢好转,如今,妻子虽不能言,但可以举手示意了。医生、护士、同事、邻居、社区干部等知情人都对这家人竖起了大拇指夸赞:是老人和家人用爱心创造了奇迹! 2013年9月,李德金不慎骨折,生活不能自理,照顾父母的重任又传到子女手中。长子坚持白天照顾,次子、四子轮流值夜班照顾。他们表示,一定要把照顾老人的爱心接力棒传下去。

殷树梅 家庭

殷树梅,女,埇桥区桃沟乡马圩村妇代会主任,拥有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公公、婆婆、爱人,还有一个活泼懂事的孩子。殷树梅的丈夫马朝阳共有姊妹7个,虽然他们全都各自组成了家庭,但殷树梅却一直都和公婆住在一起。她说,公婆岁数都大了,他们一辈子经历的苦难是我们这代人都不可想象的。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都有子女,在孝敬老人方面一定要给下一代做出榜样。殷树梅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和谐温馨, 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张玉兰 家庭

张玉兰,女,54岁,家住埇桥区东方社区,与夏学东结婚以来,一直照顾残疾的小叔子夏学平,夏学东的弟弟,先天性下肢瘫痪,一级残疾,基本上失去生活能力。因父母亲年迈,无法照顾这个重度残疾的儿子,就想让大嫂张玉兰、大哥夏学东来照顾。当时哥嫂家有2个年幼的孩子,生活也不宽裕,哥哥没有正式工作,只是在粮库干装卸工,然而张玉兰即便在自己家庭生活也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还是接受了他这个重症瘫痪的弟弟。这一照顾就是25年,这25年来,张玉兰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地照顾她一级残疾小叔子夏学平。夏学平时常感激地对周围邻居说:“我非常感谢嫂子这25年来对我的关怀和照顾,真是胜过父母亲的疼爱,没有嫂子,哪有我夏学平这个残疾人的今天。”

王从冉 家庭

王从冉,男,现任萧县杨楼镇尹庄村党总支书记,家住萧县杨楼镇尹庄村。王从冉家庭2007年被县妇联授予“五好文明家庭示范户”,2007、2008年被省文明办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家庭”,2010年被县综治办、县妇联授予“平安家庭示范户”,2011年被县妇联授予“平安家庭示范户”,2012年妻子李艳被评为“萧县十大孝星”,2014年又获得“第九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妻子李艳贴心照顾老人, 30多年来,她始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体弱多病的老人。2010年3月,婆婆因心脏血管堵塞住进了徐州的医院,在住院的2个多月里, 70多里路程,李艳往返了60多趟。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婆婆在李艳的悉心照顾下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住在县城的小区里颐养天年。

王光久 家庭

王光久,男,72岁,灵璧县灵城镇居民。家有3个儿子一个女儿再加上儿媳、闺女婿共8个孩子,孩子们对老两口都很孝顺,尤其是二儿子王保卫、二儿媳陈素芹。二儿子长年在外地工作不在家,一年只能在家过几天。家中孝敬老人,抚养孩子的重担都落在二儿媳一人身上,同时还要兼顾自己在医院的工作。老人头疼病有60多年了,胃病、慢性肠炎、冠心病、高血压、周身多处长骨刺、咽炎、鼻炎等,都是儿媳一次又一次带他到医院看病、用药,老人妻子不但患有糖尿病,还有高血压、心血管病,在2013年4月19日腰摔骨折、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儿媳给她洗脸、梳头、喂饭、洗衣服、洗澡,照顾非常周到,没有儿媳陈素芹,就没有老两口强健身体,她的知情达理、孝顺善良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董泽云 家庭

董泽云,泗县山头镇山头村人,爱人刘国清,因骑车摔倒,确诊为高位截瘫,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借了亲朋十几万元的债,医生劝其放弃治疗,她说,只要有一线希望,也不会放弃。出院回家慢慢精心护理,每天要不定时地帮丈夫吸痰、翻身、清洗、上药,四年来始终如一。有时候公公看她劳累的样子,也要过来搭把手,她对公公说:“我一个人能承担了,你只要照顾好自己就行了。”在与邻里相处时,她从不表现出一丝忧虑,总是微笑面对。她坚信,只要家庭和和睦睦、团结一心,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董泽云家庭被泗县妇联评为2014年度“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苏志怀 家庭

苏志怀,男,家住埇桥区永安镇,一家有六口人,有一个瘫痪在床的妻子,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一个儿子一个媳妇和一个两岁大的孙子。由于妻子2003年患脑血栓、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导致了她瘫痪在床几十年,使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妻子不能走路,大小便失禁,只能卧在床上,苏志怀天天给她喂饭、擦洗换尿布。13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嫌弃过,为了给妻子看病,除了兄弟姐妹帮助的钱不算,还欠下了不少外债,但他们一家人从来没放弃治疗。日子虽然清贫,但这个大家庭从来没有吵过架,和邻里相处也很融洽,家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纵兰凌 家庭

纵兰凌,女,萧县文化馆副馆长,现住萧县,1996年被省妇联评为成功的母亲。曾经,年轻漂亮且高中毕业的她,在家人的强烈反对、亲朋的讽刺挖苦和婆婆的怀疑中,与右腿残疾只能靠棍子支撑着走路的陈领群结婚。婚后,她和婆婆和谐相处,亲自操持5个弟妹婚育、入伍、就学,连续多年伺候生病的婆婆,含泪送走了婆婆、送走了97岁高龄的奶奶和公公。通过努力,她考取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丈夫考取了安徽省中医函授大学,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中国海关,小儿子考取了军校,现任二炮96161基地营长。2009年她当选为萧县美协主席,她家并不富裕,但时刻不忘回报社会,多次以残疾人家属的名义向王加的残疾人乒乓球队捐款捐物,并多次组织美协团体慰问敬老院老人,无数次慷慨解囊资助家庭困难的病人。

吕燕 家庭

吕燕同志家住砀山县城关镇更生巷十二号,她的婆婆朱翠玲2008年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天有不测风云,吕燕在准备过马路的时候,被车撞飞十几米远,左腿造成了粉碎性骨折。住院期间,婆婆每天守护在她的身边,给她熬骨头汤、鱼汤,婆媳俩的关系真是胜过母女!儿媳吕燕曾自豪地说,婆婆在我的心目中,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是天下最美的婆婆!吕燕下岗后,自己坚苦创业,经营了一家酒店,解决了63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王业华 家庭

王业华,女,20岁,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母亲叶天夫,66岁,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并患有高血压、轻度脑梗塞,长期吃药。王业华背着母亲上了大学,一边读书,一边照顾高度残疾的母亲。2013年5月23日,家中失火,71岁高龄的父亲由于双目失明,无法逃离火场,被大火活活烧死,坚强的王业华用双手支撑这个家,把母亲带到学校,坚持读大学。在读大学的日子里,王业华在学校附近租住了一小间民房,添置了简单的生活用品,把妈妈安置房间内。据学校老师介绍,尽管王业华面临经济、照顾母亲和学业的多重压力。但她依然品学兼优,对未来充满憧憬,王业华的梦想是以优异的成绩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将来能做一名像父亲那样出色的医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来回报社会为她们一家的帮助和支持。

周素珍 家庭

周素珍,2014年安徽省最美婆婆,是泗县佳美集团的创始人,曾被评为全国商业系统劳模,两次当选为全省三八红旗手,两次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在她的带领下,一家人齐心协力,泗县佳美集团实现年营业收入11000万元。女儿孔祥华两次当选安徽省人大代表,儿媳孟桃两次当选市人大代表。周素珍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从第一个儿媳妇进门,周素珍就立下了规矩,一桌吃饭不分家。周素珍的圆桌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四个小家庭,三十年和和美美,吃饭,聊天。周素珍家每周召开一次家庭会议,雷打不动。企业发展不忘回报社会,佳美先后安排下岗职工、特困职工150余人就业,提供就业岗位500个,年拉动社会消费超亿元,同时,一直坚持开展“找零捐赠”、“六一助学”活动,帮助一大批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每年都要拿出数十万元资金参加送文化下乡、送温暖等社会帮扶活动。

张剑波 家庭

张剑波,男,埇桥区人口计生委宣教股长,身患癌症九年,历经三次手术三次化疗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亲力亲为采、编计生新闻、计生政务信息800余篇。拍摄制作20余部计生专题和大量图像、视频资料。被人们誉为“坚强的计生战士”。 2002年获全省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个人;2005年度获全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2011-2012埇桥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获感动江淮30年-人口国策十大杰出人物称号和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11月获中宣部“中国好人”提名。2014年获第六届“宿州市十佳新闻工作者”。 

孙玉芝 家庭

孙玉芝,女, 现任龙城镇龙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家住宿州市萧县龙城镇。结婚几十年来,与丈夫周贵超互敬互爱,相濡以沫,亲朋邻里间关系极为融洽。她从进周家门起,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天天起早贪黑,煮饭炒菜,打扫卫生,孝敬公婆。丈夫从事建筑行业,辛苦自是不必细说,孙玉芝把家里的担子自己挑。公公患大病,她积极出钱出力,给老人做手术,精心照顾,老人满足地走完最后的人生。公公走后,年迈的婆婆因失去老伴病倒了,孙玉芝端茶送饭,陪老人聊天,没有离开过老人一步。作为社区负责人,她给贫困家庭捐款捐物,帮助她们缴纳学费。多年来,她先后17次被省市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支部书记、三八红旗手、文明示范家庭、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最美人民调解员。

朱引侠 家庭

朱引侠,女,砀山县引侠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她带领农民共同致富,把多年积累的养殖技术和经验,通过举办专题技术讲座和编发小册子等方式无偿传授给周边村民。她关心留守儿童,拿出10多万元来资助孤儿和留守儿童8名。他赡养孤寡老人,多次给官庄坝镇敬老院奉献爱心,几年来共捐助钱物价值16万元。2010年,她被评为砀山县十佳劳模,她有一个幸福文明的家庭, 她们家先后被县农委评为科技新型农民“十佳”标兵等荣誉称号。

张波、闫芳 家庭

闫芳,女,35岁,灵璧县灵城镇山西村人。2007年丈夫张波因喉头水肿导致脑缺氧,几经治疗的结果竟然是后脑表皮细胞坏死成了植物人状态。面对植物人的丈夫,她不离不弃、相爱相守,用真心的关爱谱写了一曲爱与情的生命赞歌。公公婆婆年龄也大了,她不仅要照顾好丈夫,还要替丈夫照顾公婆,照顾年幼的儿子,就这样天天如此,反反复复的8年过去了。真正的爱情,不止于两性相吸,有两情相悦,更有彼此的责任和道义,她用行动告诉我们,讲过和做到的距离并不遥远。这就是一个真诚朴实的农村媳妇,面对命运的不公与生活的艰难,她不抛弃不放弃,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挚爱之心温暖着这个不幸的家。她的感人事迹、高尚美德闪耀着道德的光芒,凝聚着道德的力量。

严慧 家庭

严慧,女,泗县黑塔中心卫生院护士, 她和丈夫王朋自结婚以来,互敬互爱,互相关心。婆婆身体一直不好,公公患有脑萎缩,已经12年了,生活不能自理。她和王朋就请示领导把单位的时间合理的岔开,她每天要给公公擦洗身体,端尿端屎,帮他按摩,预防由于身体长时间不活动而产生萎缩。她的大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瘫,不能说话,不能走路。多年来,大城市的知名医院她都跑了个遍,为了给孩子治病,她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欠了好几万元外债。夫妻俩只要有空就一遍遍地教孩子说话,一遍遍地教孩子走路。严慧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视患者如亲人”的服务理念,及时准确地为病人做基础护理,耐心细致地为病人做好病情观察,从不含糊。十几年来,她真正做到了敬业爱岗,从未发生差错,2009年获得泗县县级优秀护士荣誉称号;2014年获得泗县妇联“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新闻推荐

牡丹盛开引客来

4月29日,游客在砀山县官庄坝镇刘楼村牡丹产业园里观花赏景、拍照留念。近年来,官庄坝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黄河故道湿地等旅游景点,发展高效观光农业,在传统小麦...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宿州市2015年寻找“最美家庭”评选结果公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