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砀春来风物华,梨乡无处不飞花。3月25日至4月15日,2015中国·砀山梨花旅游暨民俗文化节在梨都砀山隆重举行,3月30日盛大开幕,12项活动陆续开展,精彩纷呈。
26年磨砺成“金字招牌”
砀山素有“中国梨都”之称,百里黄河故道孕育了百万亩连片果园,堪称世界之最。“百里故黄河,穿越梨花海”的大地杰作完美诠释出砀山梨花旅游的文化底蕴。
自1989年以来每年一届,该县已相继成功举办了26届梨花文化节。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89年首届到1992年第四届,称为梨花观赏活动,是以文学、书画活动为主的文化艺术节。第二阶段从1993年第五届活动开始,明确提出“梨文化搭台,经工贸唱戏”的指导思想,成立专门机构,第一次举办了大型开幕式,是砀山县建国以来最大的盛会,成为砀山县的专门节日,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5年第七届在梨园里精选出“乌龙披雪”、“鳌头观海”、“瑶池烟霞”等7个各具特色的梨花观赏景点,并修建了专门的梨花观赏路线。第三阶段从2008年第20届开始,与旅游和民俗文化有机结合,改为“2008中国·砀山梨花旅游节暨首届民俗文化节”,提出宗旨为“以花为媒,宣传砀山,推动旅游,促进招商”,以“游黄河故道,赏万顷梨花;品农家土菜,观芒砀风情”为活动主线,梨花节逐渐发展为皖苏鲁豫知名的旅游节、文化节、餐饮节和经贸节。
现在,梨花旅游暨民俗文化节成为全面展示砀山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是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项目建设、培育旅游产业的重要抓手,在发展生态旅游、加快城镇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培育先进文化和提升砀山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201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人文节庆活动”、“中国最佳绿色人文旅游节庆”等,梨花旅游节已成为砀山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飞速发展的“金字招牌”和对外交往的“靓丽名片”。
梨花海里品“多彩文化”
徜徉在砀山万顷梨园里,感受着无车马之声的世外桃源美景,抛去城市喧嚣和世俗烦恼,真正让人体验到宁静、纯美、超脱的人生真谛。故黄河岸边“唢呐比赛、四平调展演、武术、斗羊、斗鸡、舞龙、舞狮、腰鼓、竹马、旱船、剪纸”等民风民俗展演,干农家活、品农家菜等独具故黄河特色的农家乡村游,无不诠释着“游黄河故道,赏万顷梨花,品梨乡文化,享农家风情”的真正内涵。
百家唢呐大赛、“四平调”戏曲展演、群星演唱会、书画展、摄影展、书法临摹与创作、发行赠书、研讨会……梨花香里飘出“文化味”,让游客享受到精美的“文化盛宴”。悠扬婉转的唢呐声,四平八稳的戏曲唱腔,身段优美的舞姿,清新高雅的绘画,新颖独特的书法,格调典雅的摄影,让游客“大饱口福”。今年梨花旅游节的12项主题活动,有8项与“文化”息息相关。砀山县通过充分整合自然资源、文化底蕴和民俗传统,以“梨花节”搭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砀山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生态立县”念好“花果经”
砀山县确立“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林果富民、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思路,利用黄河故道的区位优势和林果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水果产业,并把种植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使丰富的果林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构建以“春季赏花,秋季摘果”为重点的生态“花果旅游”新模式,成为砀山县对外交流的“靓丽名片”。
砀山县有果园70多万亩,是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2010年果树种植规模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年产各类水果15亿公斤,其中,梨产量占全国梨总产量的八分之一,系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之一。
拓展果林产业的休闲和观光功能,在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观光旅游风景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梨树王”、“乌龙披雪”、“鳌头观海”、“瑶池烟霞”、“武陵胜境”、“百年老梨树群”等景区,再加上碧清庄园、突山风景区、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带和万亩精品酥梨生态旅游观光园等自然景观,让游客充分感受到“中国梨都”的魅力风光和浓郁的民俗文化。
举办节庆活动,积极打造“花果旅游”新名片。该县春季举办中国·砀山梨花旅游暨民俗文化节活动,秋季举办“采摘欢乐,品味甘甜”全国欢乐乡村(砀山)游暨中国果蔬加工论坛、酥梨采摘节活动,广大游客游黄河故道,赏万顷梨花,品梨乡文化,享农家风情,领略“中国梨都”的瑰丽风光,感受人与自然的融洽和谐。据统计,从2008中国·砀山梨花旅游暨首届民俗文化节发展至今,前来赏花摘梨的游客逐年增加,由当初不到3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72.3万人次,实现年旅游综合收入1.27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皖北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 文/李艳龙 图/李博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砀山县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筛查工作,努力促进残疾儿童快乐成长。该县成立3个筛查组,通过进村入户...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