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砀山新闻 > 正文

张红卫的绿色农业“三部曲”本报记者余明明

来源:拂晓报 2015-05-24 17:09   https://www.yybnet.net/

今年的三四月,是砀山人张红卫这几年来最快乐、最繁忙的一段日子,因为他栽种培育的大樱桃终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挂果丰收了。这一丰收不打紧,采摘、分拣、销货……好多活一股脑儿涌来了。

头脑发热or深思熟虑

“这两三个月来,我是痛苦并快乐着。”豁达健谈的张红卫把自己这几个月甚至这几年来的生活形容为“胡萝卜加大棒”——前有丰收的诱惑,后有痛苦的鞭策。而这段痛苦并快乐的旅程还要从2010年他的一次“头脑发热”讲起。

“头脑发热”。这是张红卫妻子对其2010年转向搞农业动因的定性。“那么一大笔钱投到没人问、没人干的农业,不是头脑发热,就是有钱烧的。”至今,谈起当时张红卫将全部积蓄投向农业的决定,她还是有些后怕。

但张红卫自己却从来不认为当初的决定是因为“头脑发热”,他说:“那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搞出来的”。“年轻的时候,干窑厂烧砖挣了一些辛苦钱,从2007年开始,我已经开始思考转型,毕竟烧砖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行当不可能长久。”回忆起当时,张红卫还是十分坚定。

今年48岁的张红卫,已从虎虎生威的小伙子成长为近知天命的人夫人父,人如其名。“敢想敢干、想好就干,是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张红卫的一位远房亲戚,现在帮助其管理果树的老大爷告诉记者。

环境索取→绿色增产

砀山县土质好,地理位置优越。上个世纪90年代,一部分砀山人抓住机遇开办窑厂烧砖。到2004年,市场行情一路飙升,砀山县也一夜之间遍地窑厂。1996年,张红卫也“随波逐流”办起了自己的窑厂,随着市场行情持续走高,张红卫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腰包鼓起来后,张红卫的脑袋开始“不安分”了起来。

2007年,张红卫旅游来到了陕西省铜川市陈坪村,他发现当地家家户户年收入好几十万,十分好奇,经过打听才得知,原来当地人砍掉了祖祖辈辈种植的苹果树改种大樱桃,收入翻天覆地。“他们那里种植的大樱桃无农药残留,卖价高,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张红卫心动了。

2009底,张红卫率领全村的远亲近邻几十口子“二进”陈坪村,但时值冬季,樱桃无果,扫兴而归。来年春天,张红卫决定率大家“三进”陈坪村,这一次,村民们看到了硕大的樱桃、高昂的价格,也心动了。但当张红卫回到村里召集大家砍梨树改种大樱桃时,村民们还是不买账。

“砀山人种梨树的传统是很难扭转的。”张红卫没有等待,他决定自己单干,用行动说服乡亲。2010年,他自己流转了300多亩地,开始培育起了大樱桃。“大樱桃是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产品,整个果季不需要施任何农药”。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李岩书画展“亮相”安徽画廊

本报讯  日前,由安徽省文化馆、安徽画廊、砀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和县文联共同主办的“国色天香”李岩书画作品展“亮相”安徽画廊。   &n...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张红卫的绿色农业“三部曲”本报记者余明明)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