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5年以来,砀山县为满足中低收入老年群体基本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制度建设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促进社会养老服务民生工程发展。
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自2015年以来,分散供养标准提高至2400元每年,集中供养标准提高至3600元每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确定。五保对象领取的“新农保”养老金、物价上涨临时补贴等不计算在上述标准内。
支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对自建用房、提供社会老人养老的床位数达50张以上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经县民政部门核准,按核定床位数给予一次性开办补助。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安置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的,县财政将补助给上述人员的生活费转入该养老服务机构,用于支付上述人员生活、照料服务等所需费用。
普设老年文娱活动场所。在全县各镇(园区)均设有老年活动中心与农村幸福院。老年活动中心设立阅览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书画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统一配置阅读书柜、阅读桌椅、自动麻将机、网络电视、老年活动椅、书法桌椅及各种健身设施;自2013年以来,按照省市要求,在16个镇(园区)建成农村幸福院32个,配置了休息床、棋牌、电视、健身器材、书籍等寓教于乐的设施,服务对象为农村留守、空巢老人。2014年砀山县新改建30个农村幸福院,目前已投入使用。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县民政局2014年启动了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主要针对已经开设的养老服务机构如养老院、敬老院、社区养老服务站等。依托全国民政人才远程教育网开展培训。通过专业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 (陈振 本报记者 余明明)
新闻推荐
勇于创新,破解基层党建工作难题——砀山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巡礼
近年来,砀山县按照“强责任、夯基础、育亮点、提水平”的整体思路,抓住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n...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