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砀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决心,对垃圾宣战、与陋习再见、向文明前行,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城乡面貌较大改观,全县干群交口称赞。
砀山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四省七县交界处,省际边界线257公里,连接外省的主干道6条,“边长线密”,人口众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群众文明卫生习惯差,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困难压力面前,该县确立“生态立县”战略目标,响亮提出“建好北大门,不丢安徽人”口号,广泛宣传动员,夯实思想基础。县四大班子成员分别联系各镇(园区),县直单位全部联系到村,机关干部全部联系到户;坚持强力推进,把环境治理与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现代农业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坚持强化责任,实行干部层层包保,建立竖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该县紧紧依靠群众,汇聚民智民力,掀起环境治理热潮。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公告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布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监督热线电话,鼓励群众及时发现问题,广泛吸收社会意见。自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共接收群众监督电话2000余人次,处理群众来信来访40余起,采纳建议意见150余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广大群众在改善环境、美化家园中真正受益,逐步提高认识,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参与干”和“捐资建”,为环境治理工作注入强大活力。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清除庭前院后柴草垃圾;发挥聪明才智,收集废旧楼板等建材垃圾,建设坑塘护坡,节约大量资金;群众捐资公益事业的热情逐步高涨,“一事一议”项目从“发动难”变为“主动捐”。
该县探索可持续模式,不断向纵深推进,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在环境治理中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目前,李庄、官庄坝等镇把保洁工作推向市场,公开招标引入一家实力较强的保洁公司,提升保洁员环境治理水平,使县主干道路实现保洁“市场化”。以“六个一”为抓手,树立精品意识,通过典型示范引导,推进环境治理提质扩面。全县打造一条精品观摩线路(砀官路)、一个精品旅游景区(梨树王景区)、一批精品乡镇(官庄坝、周寨、李庄、赵屯、朱楼、良梨等镇),每镇(园区)打造一条精品路、一个精品村,每村打造一批精品户。县财政投资5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打造砀永路皖豫交界地、101省道皖鲁交界地、砀葛路皖苏交界地等六个省际边界,有力提升省际边界形象。
做好“四个结合”,建设美好新家园。该县把“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与生态立县战略相结合,作为建设生态砀山的重要抓手,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把10余条主干道和13个试点村点线结合,辐射带动全县城乡面貌整体改观;与文明创建相结合,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脏乱差”、骑路逢集、超限超载、“小三轮”营运、沿路违建等顽疾;与县城规划建设相结合,抓好“三治”、“三增”、“三提升”,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去年以来,该县先后建成一批广场公园、街头绿地,规划区内新增绿地面积80余万平方米。(李艳龙 本报记者 张化云)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连日来,砀山县消防部门紧紧围绕“参与社区消防,建设平安家园”主题,广泛发动、精心组织,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掀起“119”消防日宣...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