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5点,本报记者一行人在砀山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田勇的引领下,来到砀山关帝庙镇,推开了砀山县时利和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门。
“张姐,你在合作社吗?我们已经到了。”合作社的大门半掩,走进大门后,田勇拨打一个电话,不多时,从西面蔬菜大棚走来一位中年女性,大约50岁年纪,上身穿红色小袄,下身穿蓝色棉裤,因为在大棚里工作,双手都粘有泥土,一副“庄稼人”的模样。
然而,令记者一行颇为吃惊的是,这位站在记者身边的“庄稼人”便是时利和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张素支。
一见面,张素支和田勇开起了朋友间的玩笑,“欢迎田行长监督工作,不过,田行长过两天就来一趟,还真怕我们不还农商行的贷款吗?” 张素支笑着说。
玩笑终归玩笑,但是,张素支心里知道,田勇行长经常来到合作社,是为了依据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再量身提供贷款产品,就在今年,张素支的合作社资金运作出现小困难,田勇拿出自己的钱,为张素支垫付了农商行的贷款利息。
朋友见面,自然有谈不完的话题,张素支一边走一边向田勇讲述冬季蔬菜的长势和销售情况,一路走来,欢声笑语不断。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照在张素支的蔬菜大棚上,大棚中的蔬菜鲜翠欲滴,格外喜人。
“量体裁衣”
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我在农商银行的贷款余额有600万。”张素支对记者说,她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砀山农商银行对合作社会有如此大的支持力度。
张素支一边走,一边带领记者一行来到种植西葫芦的大棚中,多数西葫芦已经成熟,瓜秧黄花下,细长的果实十分诱人。
通过张素支介绍,时利和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2年,现注册资金1320万,“寿光第五代果蔬温室大棚”项目进展正常,该项目投资57个果蔬温室大棚,占地320亩,主要经营果蔬种类为茄子、黄瓜、番茄、辣椒、西葫芦等品种,销往宿州、淮北、南京等地,产品供不应求,有效带动周边60余人就业。
“1980年,我用自己的身份证在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贷到了第一笔款,2000块钱,当时用于养猪。”回忆起和砀山农村商业银行的合作,张素支侃侃而谈,她说,从那时起,她视农商银行为合作伙伴。
2011年,合作社扩大养殖,张素支又想到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最初通过土地流转借贷20余万,然而这笔资金远远不够用,张素支还面临着偿还利息的压力。
一筹莫展之时,田勇主动找到了张素支,通过实地考察,决定对张素支的合作社实施长期资金援助,并采取多种灵活的贷款方式,降低还息压力,“张素支从事农业养殖已有多年,本身具备一定实力和能力,农商银行和她也属于强强合作。” 田勇对记者说,张素支类似的合作社,砀山农村商业银行支持了许多家。
据悉,砀山农村商业银行在巩固发展传统信贷产品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量体裁衣”。
砀山农村商业银行针对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有计划地进行优质培育,不但在贷款支持上给予倾斜优先,在贷款利率、期限、抵押物等方面给予优惠,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截至10月末,砀山农村商业银行为11户专业种养大户办理“种养之路”贷款,余额7720万元,当年累放3户,金额1000万元;为43户农业龙头企业办理了“成长金桥”、“创业金桥”贷款,金额42648万元,当年累放30户,金额30973万元;为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了“金土地”贷款,贷款余额2750万元,当年累放6户,金额2750万元。
为促进砀山县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该行还推出了“公司+经纪人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土地复垦贷款、存货质押贷款等本土特色贷款。截至10月末,存量土地复垦贷款43笔,金额18460万元,当年发放24笔,金额9970万元;存量助学贷款2329笔,金额1420.62万元,当年发放587笔,金额382.37万元;存量“公司+经纪人”贷款18笔,金额6300万元,当年累放28户,金额12730万元。
在创新农村抵(质)押担保方式上,根据农户经营特点,该行加大“金农易贷卡”的推广力度,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调整”的原则,为农户与个体工商户量身订做了 “商易贷”贷款品种。同时又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推出了“存货质押贷款”品种,最大限度满足小微企业及农户多层次的信贷需求。
截止到10月底,砀山农村商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93612万元,比年初增长32495万元,增幅12.44%,占全部贷款比例为92.42%;小微企业贷款户数29799户,贷款余额269668万元,比年初增长29799万元,增速为12.42%,占全部贷款比例为84.89%;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达99.92%,较好的完成了银监局“四个不低于”的目标要求。
担当社会责任
普惠金融进展飞快
在砀山县道北西路,记者一行来到了砀山农村商业银行道北路支行,在会议室内,记者见到了砀山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许威,许威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便是目光远大且有所担当,不断为企业制定了长远的发展目标。
据许威介绍,砀山农商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原砀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一家股份制现代农村商业银行,并于2015年1月22日盛大开业。
如今,全行注册资本42112万元,总行内设14个职能部门,下设23个支行,11个分理处,网点遍布全县13个乡镇,3个园区。截止到2015年10月底,全行资产57.23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0.31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26.31%,各项贷款余额30.01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43.16%, 存贷款余额均居砀山县前列。
而作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砀山农商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好涉农补贴、代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发放等工作;同时主动加强与共青团、妇联、县农委、社保局等多个单位业务合作,采取保证金担保、自行担保贴息等多种贷款模式推出了青年创业贷款、巾帼创业贷款、下岗再就业贷款、返乡农民工创业等“创业乐”贷款业务,通过把小额贴息担保贷款作为杠杆,以创业促进就业,已覆盖了全辖13个乡镇,带动就业513户,发放贷款3233万元。
目前,砀山农商银行在砀山县乡镇设立75处银行卡助农取款点,为农户提供小额现金支取、消费、转账等基础性一揽子便捷服务,实现便民金融服务由乡到村的有效延伸。
今年以来,砀山农商银行还升级三处助农服务点为C类金融服务室,增设1处A类金融服务室。与砀山县卫生局签订了全县农村居民远程医疗系统平台的金融服务合作协议,在全县28个卫生站所、155个行政村布放金农便民宝(电话POS)432台,切实帮助居民解决了医保看病难的问题。通过免收银行卡年费、开户费,网上银行转账、手机银行交易费用等33项优惠措施,1至10月累计优惠金额达580万元,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让广大客户切实得到实惠。
因地制宜
支持地方经济取得新成果
在砀山,最常见的就是罐头。这里盛产黄桃、梨等各类优质果蔬,罐头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果蔬罐头加工已经成为砀山的支柱产业。
来到城关镇花园工业开发区,随处可见罐头,“桃罐头”、“梨罐头”、“青豆罐头”、“蘑菇罐头”……记者来到砀山兴达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兴达罐业也已成为地方镇特色经济的发展代表。“我们按照原料的大小和质量进行分级、检测,达到国际标准后进入生产阶段,确保产品的新鲜与营养价值。”砀山兴达罐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尚俊杰这样告诉记者。
“企业的发展,和农商行的支持密不可分,从最初的几十万贷款,到上百万贷款,再到如今的千万,一步步由弱到强。”尚俊杰说道。
近年来,在砀山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持下,砀山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涌现出多家省级龙头企业和市级龙头企业,如砀山兴达罐业食品公司、健得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宿州皇冠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省昊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
砀山农村商业银行结合砀山特色,尤其对水果加工企业进行支持,如今,水果加工已发展为砀山的特色产业,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砀山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工作得到了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据了解,今后砀山农村商业银行将坚持改革不改姓、换牌不换心,立足县域经济,秉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宗旨,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努力打造一个对股东负责、践行社会责任、备受群众信赖,品牌、形象高度统一的高品质银行,充分发挥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本报记者 俞鑫 刘晓琼
新闻推荐
近日,宿州市专门下发关于做好县城规划建设管理2015年督查考评迎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根据省相关文件细则要求,逐项参考对照,迅速开展自查自评、认真督查考评、精心备评迎...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