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埇桥区蒿沟乡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里看到,新开挖扩建、修葺的小河沟、水渠焕然一新,新建的节水、蓄水涵闸布局在节点位置,这是宿州市实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块创建示范片里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以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81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0.78万亩,有利于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埇桥区水利局工作人员赵雷告诉记者,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有效打通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枢纽环节,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3年10月,为加速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计划。2014年,省、市分别又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列入民生工程推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自此成了不仅关乎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关乎农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和民生民计的大事。
宿州市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实施至今,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5.22亿元,完成小型水库加固19座,小型泵站更新改造6699千瓦,小型水闸加固新建273座,中小灌区改造22.3万亩,塘坝扩挖4703面,沟河整治1406条,修复新建机井27543眼,末级渠系改造54.7万亩。
受益于农田水利建设而使粮食生产灌溉脉络通达,安全可靠的不仅仅是埇桥区蒿沟乡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位于砀山县周寨镇周楼村程黄沟也是通过农田水利建设一改往日的淤积堵塞。
全长5.6公里的程黄沟是周楼村抗旱排涝的主沟渠,由于常年淤积,已经逐渐废弃,丧失了防旱除涝能力。2015年9月,周楼村通过财政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程黄沟通过连接田间地头的沟渠,可以将水源源不断地送到每一片田块,实现了旱涝保收。为保证整修一新的农田水利设施能够长久发挥效益,周寨镇还把所有的水利设施都明确了专人负责管护。
修好、建好的水利设施必须管好、护好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为此,宿州市积极推动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改革,先后建成17个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改革创新试点和16个创新乡镇。2015年度全市投入管护资金1719万元,明确水利设施管理人员1127人,受益人口176.2万人。同时,各地还创新管护模式,鼓励物业化的管护公司和水利专业服务组织积极参与水利设施管护。本报记者 余明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十六届安徽省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上海)交易会上,砀山县参展的10多种农产品受到了上海市民及广大客商的热烈欢迎,1000多件水果和水果制...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