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5年,砀山县不断加大财政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保障、住房、教育等问题,深入实施“33+10”惠民模式,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新成果,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全年共落实民生投入27.3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84.6%,比上年增加3.16亿元。
全面完成33项民生工程。公共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民生工程资金总投(筹)入11.94亿元(含实物配套等),主要投向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住房保障支出等领域。棚户区改造项目推进顺利,开工建设1917套,基本建成900套,分配入住400套;廉租房和公租房共竣工780套,实现分配308套。新增就业岗位810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11325人。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办成一大批利民惠民项目,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顺利实施10件惠民实事。公交车中小学生月卡、残疾人及老年人优惠卡全面使用;城区新增停车位1000个;建成使用10个街头游园;增配城乡垃圾中转设施18处;建成4处农村饮水项目,解决1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建成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投放500辆公共自行车;人防疏散指挥中心、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项目开工建设。
同时,这个县还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五个一”重点工程,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4033万元,1.8万人脱贫致富。(李艳龙)
新闻推荐
(上接第1版)然而,不和谐的环境却成为他拓展事业的障碍。“一些苏浙客户下了车就皱眉,不愿多呆一天,业务谈不下去。”2014年春节前后,厂区周围环境获得全面整治,朱勇满心欢喜,决...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